•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专版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产业调查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8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政府担保不良债权不得向境外转让
    挺进新农村 谁将抢占金融制高点
    招行托管深圳逾800户企业年金基金
    大公评级:银行业整体信用明显提升
    循环信贷或成资金入市缺口
    欲拔头筹 民生银行进军金融租赁
    渣打上半年在华推私人银行业务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循环信贷或成资金入市缺口
    2007年02月0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邹靓

      

      前期市场反响热烈的银行循环信贷产品,在目前股市风险积聚的情况下,已经遭到了业内人士的普遍质疑。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人士称,推出此类产品的初衷,在于帮助消费者节省住房贷款利息,同时便捷获取资金。“但是在资本市场进入上行通道的特殊情况下,信贷风险确实有放大的可能。”

      所谓循环信贷产品,是指银行根据客户资质和还款能力,审批一定放贷额度,客户可在此额度之内随时支取和归还资金。目前如招商银行的“随借随还”个人贷款业务、民生银行“按揭开放账户”、深圳发展银行“循环贷”等都有类似功能。

      银监会日前明确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切实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管理,防止消费贷款变相流入股市。某地方银监局人士指出,循环信贷产品在产品设计上并未违规,其风险主要存在于消费信贷资金的流向管理上。“目前对此类产品还没有定性,如果银行能够通过有效手段监控资金流向,资金风险就比较低。否则就很可能成为信贷资金入市的一个缺口。”

      沪上某中资商业银行个贷部负责人透露,虽然各行在循环信贷在额度审批上把关较严,但是一旦进入操作阶段,客户只需通过网上银行或是电话银行就能完成贷款程序,资金随时进入存款账户,银行对此类资金流向的监控能力有限。

      与此同时,2005年下半年以来房贷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部分商业银行迫于考核压力放宽了审贷力度,也给循环信贷产品的风险管控埋下了隐患。上述个贷部负责人表示,目前循环信贷产品推出时间不长,市场份额并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商业银行不及时对资金流向进行有效监控,更多资金通过循环信贷进入股市将是毋庸置疑的。”

      某国有商业银行个人信贷部负责人提出,现阶段,信贷资金的提现管理应该作为重点来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