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恒指服务公司昨日在港股收盘后进行季度检讨,宣布从2007年3月12日(星期一)起将工行(1398.HK)、中国人寿(2628.HK)纳入恒生指数,工行、中国人寿由此跻身恒指蓝筹股行列。至此,恒生指数成份股增加至38只。这也意味着上证综指的前四大权重股工商银行、中国人寿、中国银行和中国石化全部进入恒生指数系列。
另外,恒生中国企业指数(H 股指数)将加入5家公司为新成份股,剔除一家现有成份股公司。新加入的5家公司分别为中国通信服务(552.HK)、中国工商银行(1398.HK)、中国交通建设(1800.HK),中煤能源(1898.HK)、招商银行(3968.HK),剔除的公司为华电国际电力(1071.HK),H 股指数的成份股数目将由37 只增加至41 只,该变动也从2007年3月12日生效。
恒指服务公司表示,恒生指数计算方法第二阶段的变动将于2007年3月9日收市后实施。于2006年9月11日前被纳入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公司将实施三分之二的流通调整,而上述两只新加入及于2006年9月11日或以后加入的成份股将采用全面流通系数。成份股的比重上限将由25% 调低至20%。
恒指服务公司同时表示,假设上述变动已生效,截至2006年12月,恒生指数的12 个月平均市值涵盖率将由62.7%上升至66.7% 。
业内人士对此分析,未来恒生指数将可能变得更加“内地化”。有数据统计显示,在工行和中国人寿顺利进入恒生指数以及原有成份股不做调整的情况下,38只恒指成份股之中包括红筹股和H股在内的成份股将达到14只。在汇丰控股以及长和系公司股价没有太大变动的情况下,中资股将对恒生指数未来表现起到主导作用。
而恒指服务公司总经理关永盛日前在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则认为,恒指里面中国成份越来越加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恒指“国企化”言之尚早,未来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据了解,继2006年6月30日公布恒生指数成份股数目后,恒指服务宣布恒生指数的成份股数目将逐渐增加至最多50 只,以令恒生指数能包括市场中市值大及成交量高的公司为成份股,继续成为最具代表性的市场指标,并同时作为指数衍生产品的基准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