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要闻
  • 4:证券
  • 5:金融
  • 6:时事
  • 7:天下
  • 8:上市公司
  • 9:产业·公司
  • 10:书评
  • 11:专栏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T1:大智慧
  • T2:大智慧
  • T3:大智慧
  • T4:大智慧
  • T5:大智慧
  • T6:大智慧
  • T7:大智慧
  • T8:大智慧
  •  
      2007 年 2 月 1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3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3版:要闻
    股票市场去年融资达2246亿元同比翻倍
    我国去年保费收入 超5600亿元
    我国企业年金规模 达900亿元
    瑞典欢迎 中国央企参与并购
    上海商业银行难抑放贷冲动
    资本市场对商业银行经营影响日渐增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票市场去年融资达2246亿元同比翻倍
    2007年02月1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是我国货币政策执行中的重要目标 徐汇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谢晓冬    

      

      2006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促成了对于资金的巨大需求。央行昨日发布的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中国国内非金融机构部门的融资总量去年达到了39874亿元,比2005年净增9197亿元,同比增长29.98%。

      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依然占据着绝对比重。其中,贷款总量去年达到了32687亿,相比2005年增加8070亿,同比增长32.78%。贷款总额占全部融资比重上升1.8个百分点,达到82%。银行贷款依然是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2006年,国内非金融机构通过股票市场的融资额达到了2246亿元,相比2005年的1053亿,规模增加了1193亿元,翻了一倍多。股票融资占全部融资规模的比重也由2005年的3.4%上升到去年的5.6%。

      与此同时,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复兴使A股市场成为国内企业直接融资的首选。报告显示,去年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股票市场上通过发行、增发和配股累计筹资5593亿元,同比增加3709亿元,增长196.9%,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H股筹资394.9亿美元,可转债筹资40亿元、A股筹资2422亿元,占比43.3%。

      在贷款激增、股票融资大幅恢复的同时,受稳健财政政策影响,去年国债的发行规模则有所减少,由2005年的2997亿元,下降到去年的2675亿。企业债虽由2005年的2010亿增加到去年的2266亿,在全部融资中的占比却从2005年的6.6%下降到5.7%,发展债券市场的任务依然很严峻。

      央行报告认为,上述数据显示我国融资结构不平衡矛盾依然很突出,债券市场的发展落后于股票市场,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相对滞后。

      报告认为,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是一系列基本制度尚待完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基本市场约束与激励机制尚未完全发挥作用;金融产品的种类和层次不够丰富,市场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等。金融市场创新和发展的任务依然十分紧迫。

      看点

      对冲过剩流动性仍是重要任务

      中国人民银行昨天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对冲过剩流动性仍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未来一段时间中央银行可能将不得不继续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过多的局面。

      所谓“流动性过剩”,简单来说主要指银行资金充裕,信贷投放的冲动性较强。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央行需要放出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我国经济中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凸显。

      央行发布的这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称,央行从2003年就开始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加强流动性管理。2003年4月启动央行票据发行,当年9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3年至2006年,发行央行票据净对冲流动性约3万亿元;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深度冻结流动性约1万亿元。

      央行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国内问题。如果国内外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国际收支较大顺差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持续。这意味着,流动性过剩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仍将持续存在。

      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较快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2006年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涨幅趋于平稳,但部分城市房价上涨依然较快。

      据统计,2006年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5.5%,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不过,部分城市房价涨幅仍然较大。2006年第四季度,同比上涨较快的有深圳、北京、福州、厦门等城市。上海房屋销售价格同比持续下降。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保持平稳增长,经济适用房投资回升明显。2006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8%,比上年同期加快2个百分点,低于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商品房销售面积和空置面积增幅保持稳定。2006年1至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4.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其中,商品住房销售面积4.16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6%。11月末,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1.2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7.9%;其中,商品住房空置面积672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4%。

      房地产贷款增速进一步提高,开发贷款增速较快。2006年末,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3.6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6653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1.4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996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0个百分点;购房贷款余额2.2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630亿元,增速比上年同期快3.3个百分点。

      2007年经济增长可能略有放缓

      中国人民银行9日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预测称,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的综合作用下,预计我国经济增长在2007年可能略有放缓。

      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已连续4年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03年增速为10%,2004年为10.1%,2005年为10.4%,2006年为10.7%。

      虽然预测经济增长速度可能略有放缓,但央行报告强调指出,“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强劲,国民经济总体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央行报告称,随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2007年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将逐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也将得到加强。同时,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升级的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进一步增强。

      (本栏除署名外均据新华社)

      新闻分析

      央行组合拳:力促国际收支平衡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考虑到我国未来贸易顺差增势有望放缓,但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央行将继续通过打组合拳的方式从多个方面缓解国际收支失衡的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昨日发布的《200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今年将在配合其他经济结构调整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作用,同时继续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并进一步发挥金融在扩大消费中的积极作用。

      国际收支不平衡依然突出

      刚刚过去的2006年,我国贸易顺差再创新高,达1774.7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74%。分析今年的外贸形势,央行认为:贸易顺差增势有望放缓,但仍会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一系列结构性调整政策作用下,我国出口增速可能低于上年,但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以及我国进口替代能力不断增强的状况,进口扩大的难度相对较大。”报告认为。

      业内人士此前也指出,从根源上看,我国国际收支持续较大顺差使国内外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果国内外条件在短期内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国际收支较大顺差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甚至认为,今年贸易顺差可能突破2500亿美元。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面对依然突出的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央行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配合其他经济结构调整政策,进一步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作用。

      “我们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央行重申。

      很明显,央行认为,汇率并不是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的全部,促进消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甚至更为重要。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上周末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也指出,解决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需要采取扩大内需、增加进口、实行“走出去”战略及汇率等多种综合措施,而不是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汇率只能发挥适当的调节作用。

      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

      除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央行认为,继续加强和改进外汇管理对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同样重要。为此,央行决定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首先,继续有序放宽企业和个人持汇、用汇限制,加快外汇市场发展,扩大外汇市场产品,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强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积极探索和拓展外汇储备使用渠道和方式。

      其次,逐步放宽机构和个人对外金融投资的规模、品种等限制,继续大力支持有实力、守信用和有竞争力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

      再者,改进外债管理方式,严格控制外债过快增长,同时继续落实和巩固贸易外汇收结汇、个人外汇和外资进入房地产等监管政策,加强对贸易信贷等资金流入的管理。

      最后,对异常跨境资金流动和非法外汇交易实行严密监测,进一步提升外汇管理电子化水平,提高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的效率。

      加强货币信贷管理

      虽然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有所缓解,但央行认为,信贷、投资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整体通胀压力有所加大,因此今年将继续实行文件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改进金融宏观调控。

      按照2007年GDP预计增长8%左右,消费价格上涨预计不超过3%的初步考虑,报告提出,今年货币信贷总量预期目标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6%左右。

      “我们将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完善流动性分析预测体系,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和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合理控制货币信贷增长。”央行指出。

      央行还表示,今年将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增强利率等价格杠杆的调控作用;加强金融市场制度性建设,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改善金融资产结构,丰富市场层次与产品种类,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者,推动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同时以完善公司治理和优化金融结构为重点,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