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时事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证券
  • 6:金融
  • 7:专版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产权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互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投资基金
  • C6:海外
  • C7:数据
  • C8:人物
  • C9:钱沿周刊
  • C10:钱沿周刊·热点
  • C11:钱沿周刊·产品
  • C12:钱沿周刊·特稿
  • C13:钱沿周刊·特稿
  • C14:钱沿周刊·专版
  • C15:钱沿周刊·专版
  • C16:钱沿周刊·人物
  • C17:艺术财经
  • C18:艺术财经
  • C19:艺术财经
  • C20:艺术财经
  •  
      2007 年 2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1版:钱沿周刊·产品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1版:钱沿周刊·产品
    股市波动时刻不妨关注“打新股”产品
    当心“预期收益”变成“夸口收益”
    新品擂台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股市波动时刻不妨关注“打新股”产品
    2007年02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斐翔

      

      近期股市波动日益加大,无论对于股民,还是基民来说,要想获得像去年年底那样的稳健收益似乎是不太可能了。相对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新股的走势还较稳定,“打新股”也成为目前比较稳健的理财方式,但由于新股中签率非常低,作为普通投资者来说,不妨关注各类“打新股”理财产品。

      “打新”产品纷至沓来

      虽然临近新春佳节,但是各类“打新股”理财产品还是纷纷出炉:北京银行与北京国投联手推出的2007年第4期“心喜”个人理财产品,认购起点为5万元,以1000元的整数倍递增。该理财产品的期限为1年,预期收益率为5%至13%;招商银行推出的“农产品+A股”理财新品,起点为人民币5万元,预期年收益率有望达到4.0%至10.8%;民生银行推出的民生财富·好运理财2号理财计划,该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3%至8%之间;工商银行推出“稳得利”人民币理财2007年第一期“新股申购专项信托计划”,预期收益率为2.8%至9.8%。

      除了银行推出的该类产品外,实力券商推出的集合理财产品,以及基金公司推出的债券型基金,也有了“打新”功能,像2007年第一只开放式基金———银河银信添利债券基金,就在其债券契约中规定,用不高于20%的资金全额参与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

      专业产品增加中签率

      虽然新股的收益率非常可观,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要想靠个人资金中签新股,可能性很小。从近期的新股市场来看,沪市的大盘股兴业银行,网上中签率只有0.768%,至于深市中小板的股票,中签率就更低了,像三维通信网上中签率为0.08%多。

      与此相比,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十分突出,特别是在沪市的申购规则中,还为机构投资者开了“后门”———法规规定的证券账户可以重复申购。一个账户重复申购的方法,使得中签机会大大增加。从目前已经运行的“打新股”产品来看,其收益率还是非常可观的。据有关媒体披露的数据显示,北京国投正在运作的一款此类产品,在运作3个月后,收益率已经达到了19%。去年,招行、光大、工行、民生等银行推出的同类产品实际年化收益也达到10%左右。

      仍需关注投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新近推出的一些理财产品虽然在预期收益率可能上不封顶,但也可能不保本,一般在理财产品的风险条款上,都会有对于本产品是否本金保证型理财产品进行说明,投资者应该在投资前关注此类文字。

      此外,随着“打新股”产品的日益增加,市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因此投资者还应该关注各个理财产品在实现预期收益率底限之后,对于收益如何进行分配。像某款理财产品中就这样说明,该产品除了收取0.7%的固定费率,还要收取业绩报酬:若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于最低预期收益率(扣除相关费用后),对高出的收益部分按48%的比例收取业绩报酬。因此,比较不同理财产品之前的业绩报酬的收取,也将影响到产品的实际收益。投资者在选择时,也应该多个“心眼”仔细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