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蕾
进入中国三年,始终“匍匐前进”的中美大都会人寿,近期又深陷股东或将变更的困境。知情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中美大都会人寿的中方股东首都机场集团已萌生退意,目前正在寻找买家,以接收其在中美大都会人寿中的股权。
然而,首都机场集团(下称“首都机场”)能否顺利退出,仍存在一定变数。据上述人士称,由于首都机场方面开价过高,目前股权转让事宜仍停留在商谈阶段,并无实质性进展。目前,包括国资委下属的国有独资投资公司上海联和投资在内的多家公司表示出了接收的意愿。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联和投资与美国大都会人寿已在上海合资组建了联泰大都会人寿,从股东背景来看,联泰大都会与中美大都会的关系完全可用“同父异母”来形容。
对于首都机场有意退出的原因,业界存有诸多猜测。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首都机场打算抽离保险业的举动,可能是在响应大型国有企业实行主辅分离的政策。”2005年10月,国资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通知》,预示着未来数年势必会掀起国企撤资热潮,作为当初多元化经营的宠儿之一,保险业也不例外。
不过,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主任郝演苏教授认为,合资寿险公司业绩不理想可能也是股东退出的一大主因。梳理公开资料后发现,成立三年来,中美大都会人寿的代理人培训水平在北京保险业具有一定口碑,但从业绩上来看,却始终徘徊于行业“中游水平”。加上寿险公司通常存在7—9年的亏损期,成立不到三年的中美大都会人寿离实现盈利目标尚有时日,首都机场此时萌生退意也合乎情理。
首都机场有意退出的消息,记者在中美大都会人寿有关人士处得到证实。该人士向记者表示,中美大都会股东变更事宜仍在谈判之中,目前仍未最后敲定。
据记者了解,中美大都会人寿最后的股东格局可能存在三种可能性:第一,双方就价格问题没有谈拢,首都机场集团暂时不考虑退出;第二,首都机场将持有的中美大都会股份转让给上海联和投资公司,后者再将中美大都会和联泰大都会整合为一家公司;第三,首都机场将股份转让给其它公司,中美大都会和联泰大都会继续保持着“同父异母”的微妙关系。
如首都机场将其在中美大都会的股权转售给上海联合,那么,对于中美大都会和联泰大都会两家公司来说,未必不是一个好消息。随着上海联合的接手,两家“同父同母”的合资公司在整合问题上已不存在任何障碍,这样一来,业界担心的两家公司同业竞争“同室操戈”的局面将不再存在。
同样在华遭遇“同父异母”困惑的还有荷兰国际集团(ING)。ING目前在中国手握两张保险牌照,分别为总部设在上海的太平洋安泰人寿和位于大连的首创安泰人寿,这让ING在内地寿险业务力量分散甚至交叉之虞,两家公司的业绩也出现同比滑坡现象。业界几度传出太平洋安泰中方股东太平洋保险退出的消息,但目前尚未有迹象表明ING的两家合资寿险公司有任何股权变更动作。
合资寿险遭遇“问题婚姻”
□本报记者 黄蕾
国内保险业不乏股东中途退出的案例。前后大众保险甩去安联大众人寿(现更名“中德安联人寿”)这个亏损包袱,后有加拿大宏利金融等待接手恒康天安人寿的买家,再到如今首都机场萌生退意,合资寿险的“问题婚姻”已被无数次推到了风口浪尖。
股东的退出虽然各有其因,但谁也不能否认,合资寿险公司效益不如预期、中外方股东存在一定分歧是直接的导火索。而在这些导火索的背后,还存在着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合资寿险公司在华遭遇被迫联姻引起的“问题婚姻”。
根据当年的入世承诺,外资寿险在华展业,必须要以合资形式进入,外资可自由选择合资伙伴,但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这看似保护中国民族保险业的措施,殊不知,却导致了如今无数不美满的“婚姻”。
为了掌握话语权和降低经营成本,外资通常把非保险国有大型企业作为合作伙伴。保险经验丰富的外资方和资本雄厚却从未涉足保险领域的中资方,这样的结合难免会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冲突。中方追求短期效益,外方注重长期经营,双方经营思路的冲突已经直接表现在了具体业务拓展上。
在“拉郎配婚姻”下产生的内耗,致使部分股东有了退出之意,这对于另一方股东而言绝对是个重创。一旦其中一方退出,原先持有的资产必须要找到新买家接手,如果短时间内找不到合适的买家开出令人满意的价钱,合资公司的扩张步伐很可能停滞不前,公司发展前途未卜。
不过,对于这些合资寿险而言,一旦顺利完成股东变更手续,很可能就是一次“重生”。虽然,更名后要付出更多的品牌推广及整合运作成本,但相比这些成本而言,调整经营思路及领导班子后重新抓住一次进入市场的良机,是更难能可贵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中信接手中德安联人寿后,增资扩股、开设分号接踵而至,后者的业绩也有了不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