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最近两年物价水平处于低位运行,但已有迹象显示,物价开始爬升。CPI月环比已经连续4个月上升,CPI同比上涨已由1-3季度的1.2%、1.4%、1.3%上升至4季度的2.0%,CPI中各类价格指数均有所上涨或回升。
粮食价格自去年初以来涨幅持续扩大,粮价上涨又引起肉禽蛋价格的显著上涨。不少人把这一轮粮食涨价归因于政府的最低收购价政策产生的“托市”作用,认为该政策的实施使大量粮源被国家控制,虽然产量增加了,但市场供应量不增反减,导致粮食价格上涨,因此国家抛售储备粮就可以平抑粮价。
我们认为,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和全部,事实上,国际市场价格传导以及国内粮食能源化、粮食用途非粮化等因素,已经使传统的粮食供需格局发生改变,粮食价格上升可能是趋势性的。一方面,由于石油价格的不断上涨,一些国家开始用玉米提炼乙醇来代替石油,从而导致玉米的紧缺,同时印度粮食的减产、需求的扩大导致了该国的粮食库存达到历史的低点,导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上涨。而我国在粮油方面,约有35%的消费量需要进口,国际粮价上涨会传导到国内。另一方面,国内也开始出现粮食能源化、用途非粮化现象,各种性质的粮食加工企业纷纷涌现,加工因素成为最近一波粮油涨价的一个重要原因。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生物燃料工业加工产能扩张过快,增长幅度远远超过玉米生产增长水平。而玉米生产的过度扩张,将会导致挤压小麦、稻谷生产的发展空间,引起粮食品种结构的失衡,危及中国粮食安全。为此,国家发改委紧急下发关于加强玉米加工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指出,中国将坚持非粮为主,积极稳妥推动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发展,不支持一些地方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燃料能力,以遏制这种势头蔓延。
我们注意到,家庭设备和医疗保健类价格已经由过去几年的持续下降转为小幅上涨,衣着和交通通讯类价格下跌幅度不断收敛,已处于由负变正的边界。居住类价格持续上涨,同比增长通常在4%以上,其中水、电、燃气、房租、建筑材料等要素价格均呈上升趋势。文化教育娱乐类价格以及烟酒类价格也如此。
除CPI外,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及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等生产价格指数,也均表现出回升态势。而且,将有诸多因素继续推动物价上涨,一是流动性过剩,为物价上行提供了宽松的货币环境;二是资源要素价格重估,将促使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用事业产品价格上涨,对PPI、CPI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显现;三是人工成本上升;四是投资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投资增速回升为时不远,未来生产资料价格仍然存在上涨压力。
我们认为,2007年出现温和通货膨胀是非常可能的,我们将全年CPI预测值由2.1%(10月份预测)上调0.5个百分点至2.6%。由于物价的趋势性上升,以及二三季度可能出现的投资反弹,市场有必要对央行加息行动保持警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