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专版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6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6版:产业·公司
    汽车类央企将重组培育大集团
    华为赢得新加坡 电信巨头3G网建设合同
    汽车业大幅减少 汽油用量尚需几十年
    去年全国典当行典当额增40%
    赌王何鸿燊勇夺上海长宁商业宝地
    沃达丰111亿美元收购和黄印度资产
    中国财务高管行情看涨
    中国礼品业去年 产值近2000亿元
    去年中国报纸、杂志、电视 媒体广告投放额达3866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汽车类央企将重组培育大集团
    2007年02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与国际汽车业巨头相比,中国汽车业的整体实力还相当欠缺 资料图
      有关专家认为,国资委更偏好于以“同类合并”方式重组

      □本报记者 吴琼

      

      昨日,上海证券报获悉,国资委和相关主管部门正拟加快央企重组步伐,汽车类央企的重组成为其中重要一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和即将公布的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也透露了这一构想:在汽车企业的重组过程中,国资委将逐步收权,以培育几家具有竞争力的大汽车集团。但是目前,对于汽车集团的整合仍在探讨中,尚无最终方案出炉。

      各自为政限制车企做大

      日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对159家中央企业的一把手表示:除了中央企业自愿重组,还将以出资人的意志为主导,依法推进中央企业联合重组。而李荣融给出加速重组的期限相当紧迫,仅在2007年。而2006年如火如荼的中国央企重组热潮中,唯独缺少了汽车类央企的身影。按照国资委的意图,汽车业也是最需要国家控制的一个经济领域。在《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指导意见的通知》表明:中央企业的国有资本将向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等七大行业,以及装备制造、汽车、电子信息等行业的重要骨干企业集中,以保持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的控制力。

      众所周知,产业链带最长的中国汽车业,虽然是发展最快、但也是较令人头痛的一个行业。即将公布的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如此定义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汽车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记者获悉,造成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之一,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中已有明确说明:不同主管部门各自为政、自成体系,作为出资人代表,对国有汽车企业拥有绝对控制力。

      “适当的政府扶持是必要的,但过度的扶持不利于企业发展。”华晨汽车集团董事长祁玉民表示。在私底下,众多汽车集团的高层均认为,如果完全离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大多数汽车企业将有亏损甚至破产的危险。

      来自国资委的信息显示:汽车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国有经济需要有汽车领域具有较强的控制力。照这一思路,国资委要求汽车类央企要成为行业排头兵,并在2010年到来时,为成为世界一流汽车企业打下坚实基础。为此,业内认为国资委推动汽车行业国有资本的重组势在必行。

      同类合并或成主流

      在多个场合,国家相关部门均透露了联合重组这一构想。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就为联合重组提供了政策支持,以扶持骨干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产品为主线、以规模经济为目的进行联合重组。2007年,中央企业的重组模式主要分为4种:强强联合、以强并弱、同类合并、纵向集结。汽车企业的重组亦在这4种模式中。

      目前隶属于国资委直接或间接管理的汽车企业超过7家: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哈飞集团、昌河汽车、沈飞日野、西安西沃等。其中,实力排名居前十名的仅有一汽集团、东风集团、长安集团。那么这些企业该如何重组,以打造一个中国汽车航母,并驶向国际市场呢?

      从中国《汽车产业政策》不难看出,国家正希望用市场占有率和销售收入排名两种方式,培育不超过五家大型汽车集团。因此,国资委研究中心有关专家认为,国资委更偏好于以“同类合并”方式重组汽车类央企。而央企下属的汽车类企业重组,则视其主营业务而定。如果央企主业定位与下属汽车类公司业务一致,则可能被纳入重组范围;反之,可能会被剥离。

      此前,华晨集团董事长祁玉民、北汽控股董事长徐和谊均不同场合透露了重组的想法,他们尤其看重强强联合和纵合集结。

      去年中国汽车业利润达768亿元

      □本报记者 吴琼

      

      经历了2004年至2005年的高速后,2006年的中国汽车业大获丰收。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去年包括汽车、引擎、汽车零配件、摩托车等在内的汽车业整体利润高达768亿元,较2005年增长152亿元。

      商务部市场建设司数据显示:2005年6315家汽车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6.17亿元,同比下降24.33%;而2004年汽车业利润较2003年同比下降5.2%。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汽车业的走好,得益于内需和外需两旺。2006年,中国共销售722万辆汽车,同比增幅超过25%,也一举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新车销售市场。其中,全国汽车商品出口总值281.44亿美元,同比增长42.76%。

      中国汽车业的这一增长势头将得以持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07年,中国汽车产量将突破800万辆,可能达到850万辆,增长率为15%。其中,轿车这一细分市场最有增长空间,预计销量为480万辆,增幅达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