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要闻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9:时事·天下
  • 10:专栏
  • 11:书评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海外股市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特别报道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信息披露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14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专版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专版
    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变革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更换保荐代表人的公告(等)
    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关于南方现金增利基金收益支付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变革农业生产方式,促进新农村建设
    2007年02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 证监会研究中心 黄明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意义越来越重要。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对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推进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改革与开放。

      一、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产品价格的波动是影响农业经济的重要因素,而农产品期货则具有套期保值、锁定价格风险的重要作用。因此,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农村建设要求变革农业生产方式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农户为基础单位独立进行的。并且生产与种植计划也是以当期现货市场价格为依据来确定的。这种由单个的农户进行生产并直接面向市场销售的生产方式,不仅规模小、效率低,更难以规避未来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冲击。农民的这种“小生产”在“大市场”中处于极端弱势的地位,难以抵抗市场波动的风险。

      为改变这种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有些地方积极探索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农业合作组织。但这种合作组织总体上较为薄弱,且许多地方都尚未建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于改变传统的、以分散经营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方式,这不仅要促进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的经营,而且要依据未来市场的需求安排好生产与种植结构,这是由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决定的。一般说来,生产方式主要包括经营形式(参与市场的运作方式)与组织形式(组织生产的内部结构),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意义也将从这两方面得到体现。

      (二)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对改进农业生产的经营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价格信息。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农产品进出口数量大幅增长,国际市场供求关系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尽管对外开放程度还很低,但其价格走势与国际市场基本一致。农产品期货价格信息,通过期货市场的信息系统及时传播到全国各地,农民可以根据农产品期货价格合理安排生产,减少种植盲目性,使农产品生产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种植效益。

      其次,农产品期货市场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的渠道。农产品市场的价格极易波动,这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很大的风险。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可以利用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保护自身利益。

      再次,农产品期货市场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作用潜力巨大。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期货市场对农业生产的促进作用,通过提供价格信息和避险工具,最终要归结到引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上来。

      (三)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促进了新型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

      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农产品生产不能只是建立在传统的以单个农户为基础直接面向市场的生产组织形式上,而应变革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目前探索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主要是将农产品期货价格信息通过龙头企业传递给农民,即龙头企业利用期货市场为农民提前发现一年内的交易价格。农民利用期货价格信息,调整种植结构,必须通过粮棉等生产经营企业这些中介组织,间接利用期货市场价格信息。粮棉等农产品龙头企业或中介组织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并进入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解决“订单农业”中的履约与价格波动问题。这样,通过这种“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就实现了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稳定了产销关系,保护了农民和企业的利益。

      此外,严格的期货交割标准也能够提升农产品现货质量。期货合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对交割标的物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如果农产品生产者、加工商、贸易商广泛地参与期货交易,所交易的农产品就要求品种纯正、质量稳定,因此,期货合约的交割标准能引导农民种植高品质、高价格的农产品,迫使农民实行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迫使土地和劳动通过各种方式与资本结合进行集约化生产。

      二、我国目前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郑州、大连两家商品交易所上市了小麦、棉花、大豆、玉米、白糖、豆油等农产品期货品种,生猪、大米、菜籽、菜油等农产品期货品种正在积极研究与开发中。应该说,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格局基本形成,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农产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发挥在深度和广度上还十分有限,这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

      (一)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现状

      我国期货市场从1990年产生至今已有15年,其间经历了1990-1994年的盲目发展阶段、1994-2000年的清理整顿阶段,2001年以来的规范发展阶段。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稳步发展期货市场,为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迎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当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农产品期货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益显现。2001年—2005年,全国的农产品期货交易量持续增长,年成交量由2001年的10938.90万手上升到2005年的27427.43万手,平均年增长率25.84%;成交金额由2001年的21648.86万亿上升到2005年的84648.14万亿,平均年增长率40.62%。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交易量的上升,显示了市场的流动性增强,农产品期货价格的权威性进一步得到市场认可,逐渐成为相关品种现货贸易的主要定价基准,价格发现功能因而得到发挥。

      二是市场运作日趋规范。从1994年开始至2000年政府对期货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严厉查处了非法按金交易、暂停了中远期合同交易、取消非经纪公司的期货交易代理资格、对期货交易所进行撤并、取消或暂停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期货品种,将期货市场的监管纳入中国证监会的监管范畴。此后,逐步建立了一套市场监管的法律框架,包括《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期货交易所管理办法》、《期货经纪公司管理办法》、《期货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等,为期货市场各个层面的参与者提供了行为规范。交易所不断完善交易规则、风险管理等制度,经纪公司内部管理制度也日益健全。整个市场的运行有章可循。

      三是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我国经济的发展引起世人瞩目。同样,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引起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大豆等品种的交易量与国际交易所的交易量相比,差距显著缩小。国内市场对国际市场价格的影响力逐渐增强,成为全球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对大豆、小麦等期货产品,国际市场也很关注我国市场的走势。我国既是农业生产大国,更是农产品消费大国,在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增强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定价权、话语权、影响力有着巨大的潜力。

      四是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由于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规模,国家可以根据农产品期货价格引导与调控农业生产。由于农产品价格对CPI的影响很大,在将来推出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的情况下,国家可将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参考指标。

      五是目前我国市场还只能属于区域性市场。由于国外资金还不能参与,我国农产品期货价格反映的只是国内区域性信息。但是中国市场的发展对境外机构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境外机构参与中国期货市场的需求已切实存在,由此导致部分资金通过各种灰色渠道间接地进入国内期货市场,这部分资金不易监管,从而产生了风险隐患。2004年9月商务部颁布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证监会据此出台了《港澳服务提供者申请期货经纪公司股东资格审核》的有关规定,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但对外资直接参与依然没有开放。

      (二)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目前农产品期货市场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也影响了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与新农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是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上,绝大多数为中小散户,投资者结构的“两民”特点十分突出:即农产品的民营企业和民间闲散资金。国有大型粮食企业、金融机构、境外机构、各种基金和投机资金等,受国家政策和社会理念的限制,还不能进入期货市场。从理论上讲一个稳定有效的期货市场应以多种基金和机构投资者为市场主体。目前我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使得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资金规模有限,市场稳定性差,影响套期保值功能的有效发挥。

      二是期货市场的品种结构还不完善。目前我国期货市场,一些主要农产品期货品种,如大米等,还没有推出,这对完善农产品期货的品种结构造成了很大影响。品种上市的审批机制市场化程度低,也严重限制了我国期货品种结构的优化。期货品种结构的不完善不利于我国农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削弱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价格形成机制中的竞争力。另外,从世界各国期货交易所的情况来看,几乎全部农产品期货品种都具有对应的期货期权交易,以分散和对冲农产品市场的风险。而我国目前期货市场还没有推出期货期权品种的交易,这在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国内投资者采取更灵活的方法规避市场风险,企业在参与套保保值和避险时也感到极为不便。

      三是农产品期货市场在进行宏观调控上的作用没有得到体现。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一样是构成整个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期货市场通过对现货市场的影响与相互作用可以在宏观经济调控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期货市场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价格信息,还可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工具或载体。但目前由于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时间较短,加上期货市场发展初期曾经出现过的问题,使得我们对期货市场的担心大于信任,指责大于利用。期货市场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四是农产品现货市场发展不足,流通体制不畅。一般说来,期货市场应建立在比较发达、成熟的现货市场基础之上。但是目前我国农产品现货市场还不发达,功能不完善,价格信号不灵敏,交易不活跃。我国的粮食现货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在总量上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粮食市场疲软,全国粮食库存充裕、积压严重,在品质结构上则表现为优质品种少且供不应求,甚至每年要大量进口,而劣质品则产量大,销售出现困难。另外,粮食流通体制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市场价格,不利于农产品种植结构的调整。农产品现货市场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

      三、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有关对策

      为充分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在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

      (一)开发农产品期货新品种,适时推进期货期权,完善市场品种结构

      要加紧推出新的农产品期货品种。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主要有大连交易所的大豆、豆粕、豆油、玉米,郑交所的小麦、棉花、白糖和上海交易所的天然橡胶。随着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市场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融合,农产品期货品种创新的空间十分巨大。为提升期货市场在国家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中的发展定位,把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作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进一步加大期货市场建设力度。有些期货品种国外没有或交易规模不大,很大原因是该期货产品的现货市场就不发达,而我国则正好具备发展该期货产品的条件,为此我们是可以考虑进行试点的。应加快推出稻谷、油料等农产品期货,农用塑料、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期货,生猪、肉鸡等畜产品期货。尽快建立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积极探索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天气指数期货。在管理体制上要进一步改革目前多部门参与的品种上市审批制度,推动“放松管制,加强监管”的市场化改革。

      完善商品期货交易机制,推出商品期货期权。期货期权以期货合约为标的,通过期货期权可以建立现货、期货与期权价格之间的互动关系,市场自身的对冲交易行为与套利交易力量,将不断监督、促进价格向合理方向运动,并提高市场的流动性。期货投资者通过运用期权来规避期货交易的风险,有利于投资心态更趋稳定与理性。在期货价格异常波动时,可以减少市场的恐慌性买卖行为,从而有助于抑制单边市风险状况的出现。另外,投资者可以利用期权进行低风险的套利交易等组合投资,有助于机构投资者控制风险,改善市场结构,有效遏制市场操纵行为。有关农产品期货期权的上市,可以为政府粮改提供更多的市场化手段,为订单企业和农户提供简便易行、风险较小的避险工具,有利于保护、促进国内农业发展,有利于期货市场功能发挥。1993年,美国政府采用向农民补贴权利金的方式,支持农民进入CBOT通过买入卖权来确定最低的卖价,以保障其收益。这种方式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要研究推出外汇期货的可行性。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农产品市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也越来越占居重要地位。同时,我国外汇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在这种背景下外汇市场对农产品市场的影响也将越来越大。有必要加紧研究推出外汇期货的可行性。

      (二)扩大新的投资主体与资金参与期货市场,优化投资者结构

      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参与主体以散户资金和民间资金为主。期货市场的这种投资主体结构状况非常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有必要大力提高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的比例,以优化投资者结构。投资主体与入市资金的增加,也有利于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模。

      一是要研究发展期货投资基金。可考虑类似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的模式,设立专门的期货投资基金。充分发挥专业期货投资机构的优势。

      二是应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当前最关键的是要对国有粮食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给予多方面支持,尽快出台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套期保值交易的相关指引,推动国有粮食企业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保证其理性、稳健地参与期市避险。

      三是可考虑引入期货市场的QFII制度。我国实施的证券市场的QFII制度对期货市场通过QFII制度引进外资提供了借鉴。可考虑引入专门投资期货市场的QFII,也可考虑允许现行QFII投资期货市场。

      (三)改进宏观调控方式,完善关于期货市场的信贷政策

      积极发挥农产品期货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农产品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重要作用,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宏观调控,要充分探索发挥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这一作用。要参照期货市场价格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对农产品的生产结构提供指导,而不能仅从现货市场的供需结构来进行宏观调控,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学会利用期货市场来指导市场、引导生产,建立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安排和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政府调控市场、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工具。例如,制定主要农产品最低保护价,选择吞吐储备粮、棉、糖等农产品的时间和价格等,可以参照期货市场价格信息,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稳定粮、棉、糖等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与供求关系。

      完善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民增收的信贷政策。目前对信贷资金参与期货市场的限制政策,严重制约了企业和农民有效利用期货市场保值避险,特别是农发行对开户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限制,对粮食流通企业套期保值以及发展订单农业等影响很大。在目前期货市场日益成熟、市场监管不断加强的情况下,建议有关部门把期货管理政策纳入整个金融体系中通盘考虑,突破现行有关信贷和金融政策的限制,首先可以考虑推动农发行开展支持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的业务试点,探索出好的经验和模式,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作用。

      (四)大力发展与进一步完善“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农业生产方式

      为解决农民的农产品销售问题,很多地方实行订单农业。但订单农业的风险补偿却一直是困扰农产品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问题。相对于普通订单方式,期货订单可以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机制和履约担保机制,化解由于粮食市场价格变化、订单合同不履约带来的双重风险,体现为风险管理社会化、市场手段多样化、内部运行规范化的重要优势,为粮食产业化发展等创造有利条件。这就是人们普遍认识的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先卖后种的 “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生产经营方式。我们认为有必要在粮食主产区大力扶持和推动期货订单这一创新性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

      同时,各地发展起来的有关“公司+农户,期货+订单”的生产经营方式的具体内容也有所差别,有必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

      (五)开展投资者教育,加强业务培训

      要有效地开展期货投资者教育活动。国家和农业主产地的新闻媒介,应加大对期货知识和典型案例的宣传,组织好相关企业的培训。期货交易所要坚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向。主动配合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开展期货知识培训,坚持规范运作,诚信公正,为广大投资者,尤其是农业生产经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提供良好服务。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很重视农民培训,但培训内容多偏重于科技方面,市场经营方面的知识培训还很少。要切实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知识培训,加大相关培训力度,尤其是增加期货知识培训内容。将期货知识的普及作为国家支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

      原文完成于2006年9月,发表前由作者做少量修改,感谢大连商品交易所和郑州商品交易所在本文写作和调研过程中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