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新
从2005年7月份以来,人民币已累计升值5%左右。由于中国外贸的巨大顺差和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多,预计今年年内人民币仍将保持其升值态势。
一般而言,中国能源产品主要有两大类。一类属于一次能源产品:如原煤、石油等;一类属于二次能源产品:如成品油、焦炭等。由于上述产品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处地位不同,因而人民币升值对它们所产生的影响亦各有不同。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降低中国能源产品的进口成本。中国是一个矿产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我国经济建设所需要的部分一次能源产品大量依赖进口。按照一般规律,本币升值后,相同的单位货币,可以购买到更多数量的商品。或者说,中国进口相同数量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成品油等能源产品,可以少支付一些费用。
据海关数据粗略测算,2006年中国进口石油、成品油、煤炭、液化石油气等产品金额约为866亿美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基础上,如果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7.78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继续升值10%,达到大约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再假设人民币升值10%后进口成本也下降10%,那么按照2006年中国进口上述能源产品866亿美元计算,可以比升值前少支付87亿美元的费用,折合人民币(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大约610亿元,相应降低了中国能源产品的采购成本。如果考虑到国际船运费用的减少,中国能源产业从中获取的好处还会更大。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卖更多的钱。大量进口一次能源产品,再加工成为二次能源产品进行出口,是当前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的重要特点。人民币升值,等同于提高了中国成品油、焦炭等二次能源产品的出口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同样数量的能源产品,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卖得贵一些。
据海关数据粗略测算,2006年中国出口焦炭、成品油、煤炭、原油等能源产品金额约为155亿美元。同样假设人民币在现有基础上升值10%,使得中国能源产品的出口价格也提高10%,那么,2006年中国出口155亿美元的能源产品,便可以从国际市场多获得近1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换算为人民币(7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大约112亿元。
当然,提高价格并不等同于可以实现更多的收益。这要以此类产品具有稳定的出口市场,买方难以“货比三家”为前提。也就是说,中国能源产品因为人民币升值卖得贵一些后,其原有的出口份额,不会向其他国家转移,至少是大部分份额不会发生转移。
近些年来,全球能源供应偏紧。由于资源有限、消费需求旺盛增长、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成品出口一直保持较大的数量规模。预计今后支持全球经济增长所必需的一部分能源产品,尤其是原煤、焦炭和一些成品油等,在一段时期内还必须依赖中国的出口来解决。除此之外,暂时难以找到新的替代来源。
实践证明,在难以出现大量替代货源的情况下,人民币适当升值,使得中国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卖得更贵一些,对于其出口的负面影响不是很大,更不会导致灭顶之灾。近两年来,中国能源产品出口量有所减少,主要原因在于有关部门采取的出口抑制措施,并非国际市场竞争导致出口份额发生转移。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完全可以弥补出口量减少后的销售额损失,实现出口减量不减收,甚至减量增收。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世界经济增长不发生根本性逆转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能源产品出口量急剧减少,又没有新的替代来源,势必刺激国际市场相关能源产品行情扬升,从而完全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
由于人民币升值后上述两个方面的作用,因而中国能源生产企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实现更多的利润。按照上述人民币在现有汇率的基础上再升值10%,其进口原材料成本亦下降10%和出口产品价格提高10%的3个假设测算,中国能源生产行业因此而减支增收,全年可以多实现利润近700多亿元人民币。当然,这种测算较为粗糙,实际减支增收金额与测算金额会有出入,但人民币升值后,理论上中国能源行业可以因此获利的趋势却是可以成立的。
由此可见,人民币的继续升值,对于中国不同行业的影响差异很大。尽管对于有些行业,如消费品行业,尤其是纺织、服装、鞋帽等行业可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于能源行业,却是较为有利,至少是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有利于中国的能源产业,但对于能源产品市场行情而言,却会产生一定的利空影响。这是因为:我国石油等一次能源产品产不足需,相当部分依赖进口解决,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成品油、石油气的进口,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行情影响极大。由于人民币升值实际降低了各类能源产品的进口成本,肯定会引发国内相关能源产品价格的向下性调整。人民币升值幅度越大,这种向下性调整幅度亦越大。
(作者供职于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