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禹刚
市场在密切关注央行的一举一动,央行在密切关注每一项公布的数据,随着CPI等数据以“温和”的姿态出台,央行放在加息按钮上的手指也略微抬高,但如果深入分析,通胀上行的风险依然存在,加息的压力也只是稍稍减缓。
1月份的CPI为2.2%,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表示,CPI在3%之下都只能算是非常温和的通胀,因此在“温和”的数据前市场松了口气。1月的CPI涨幅比去年12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但德意志银行的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马骏强调,“千万不能得出通胀减弱的错觉”。
今年1月份由于没有春节消费的刺激,同比价格涨幅相对回落,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学家李慧勇也表示,实际上从更能反映价格变动趋势的环比价格指数来看,1月份CPI仍比上月上涨了0.7%。
他认为,从CPI构成来看,未来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首先是价格上涨的类别明显扩大。除了粮食价格及其相关产品价格上涨外,主要商品价格也明显提高,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衣着、交通及通信产品价格涨幅更是创出多年来的新高,“这种格局的变化表明推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力量已经不再局限于粮食、公共服务提价等外在因素,经济增长、需求增加的影响开始在价格领域得到体现。”
此外,来自货币领域的通胀压力也未消退。据彭博社报道,1月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5.9%,比起去年12月16.9%的增幅有所回落,但狭义货币供应量(M1)却从17.5%猛增到20.2%。汇丰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这表明储蓄存款向股市搬家的效应在持续进行。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以来M1增长率持续回升,12月份M1 17.5%的增幅已经是自2004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李慧勇强调,M1增长率的加快,表明企业和居民交易活跃程度在增加,未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也在增加。
在另一个宏观调控非常敏感的区域———月度新增贷款,1月份的数据也引起市场关注,据路透消息,1月份的新增贷款为5677亿元。屈宏斌表示,去年的平均月新增贷款为2650亿元,这个数字超过了一倍左右,以这样的增长速度计算全年将达到3.8万亿元,增幅达到17%。“这还是央行未雨绸缪在1月份上调了一次存款准备金率的情况下得到的数字”,屈宏斌表示,“如果2月份数据严峻的话,央行很有可能再度出台数量紧缩政策,比如继续上调准备金率甚至小幅加息。”
李慧勇也表示,由于通胀形势的新的变化,我们认为通货膨胀数据尤其是CPI数据对货币政策的决定作用将明显大于去年。“基于我们对全年CPI的预测,我们觉得今年加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非常大。但是近期而言,央行的加息压力暂时有所减轻。”
他说,作出这样的分析基于两个原因,一是由于1月份CPI涨幅再次回落到一年期存款利率之下,作为是否调整利率标杆的实际利率再次回归正值,二是由于当月数据会受到春节因素的干扰,央行会把1、2月份的CPI数据一起考虑,再对利率政策作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