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
  • 6:时事·天下
  • 7:股市
  • 8:海外股市
  • 9:金融
  • 10:期货
  • 12:上市公司
  • 13:上市公司
  • 14:产业·公司
  • 15:专栏
  • 16:专版
  • A1:理财
  • A2:谈股论金
  • A3:个股查参厅
  • A4:操盘计划
  • A5:应时数据
  • A6:机构视点
  • A7:高手博客
  • A8:维权在线
  • A9:地产投资
  • A10:地产投资·指数
  • A11:地产投资·指数
  • A12:地产投资·理财
  • B1:披 露
  • B2:信息大全
  • B3:信息大全
  • B4:信息披露
  • B5:信息披露
  • B6:信息披露
  • B7:信息披露
  • B8:信息披露
  • B9:信息披露
  • B10:信息披露
  • B11:信息披露
  • B12:信息披露
  • B13:信息披露
  • B14:信息披露
  • B15:信息披露
  • B16:信息披露
  • B17:信息披露
  • B18:信息披露
  • B19:信息披露
  • B20:信息披露
  • B21:信息披露
  • B22:信息披露
  • B23:信息披露
  • B24:信息披露
  • B25:信息披露
  • B26:信息披露
  • B27:信息披露
  • B28:信息披露
  • B29:信息披露
  • B30:信息披露
  • B31:信息披露
  • B32:信息披露
  • B33:信息披露
  • B34:信息披露
  • B35:信息披露
  • B36:信息披露
  • B37:信息披露
  • B38:信息披露
  • B39:信息披露
  • B40: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4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4版:产业·公司
    中石油广西千万吨级炼油项目获批
    中石化资产公司拟今年能耗降3%
    高税收使比利时从容应对高油价
    商务部推“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
    需求旺盛 我国镍矿砂进口激增
    21世纪不动产加速门店扩张
    保时捷如愿掌控大众汽车
    可口可乐去年末季利润大幅下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高税收使比利时从容应对高油价
    2007年02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国际油价一段时间以来波动很大,半年内从最高的78美元多一桶落到60美元左右 资料图
      

      编者按: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石油等大宗商品对中国的影响日益明显,其价格的变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迫在眉睫,在此,刊发部分其他国家的石油政策文章,或许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据新华社

      

      比利时本国并不出产石油,一切消费依赖进口。从理论上讲,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本应对比利时这个“无油国”产生巨大压力,但实际上,比利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面对居高不下的油价却并不惊慌,原因就在于比利时独特的燃油定价机制。

      在比利时,燃油零售价中共包括四个部分的费用:一是进口成本价;二是经销商的利润;三是消费税;四是增值税。其中,消费税相对固定,而增值税则是前三项之和再乘以一个固定的比例。这就意味着油价越高,政府所得到的税收就越多。目前,消费税和增值税约占汽油零售价的64%,占柴油零售价的50%。而在取暖用的重柴油价格中,这一比例为21%。

      从1975年开始,比利时政府就与由石油进口商组成的“比利时石油协会”签订了《计划合同》,稳定石油的供应与价格。例如,2006年10月双方签订的新合同第一款便明确规定,比利时经济部将采取一切行政和管理手段,确保国内石油市场的供应与稳定。

      根据《计划合同》有关成本计算的规定,比利时经济部每天对石油产品的最高限价作出精确计算,防止经销商哄抬价格。计算中主要的参考数据就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石油价格以及当天美元与欧元的比价。石油协会则承诺将经营过程中的一些数据,及时真实地提供给经济部,以供决策参考。

      《计划合同》对经销商在进口价基础上的加价幅度也有明确规定。例如,不管进价多少,取暖用重柴油的加价幅度只能是每升0.052欧元,汽油和柴油的加价幅度为每升0.132欧元。这一差价包含油品从离开炼油厂到最终到达用户手里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包括运输费、储存费、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将这些费用扣除之后,经销商实际所获得的利润只有加价幅度的十分之一。

      在确定燃油的零售价格时,比利时采取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即一旦国际油价上涨,零售价将水涨船高,而一旦国际油价下跌,零售价却只能以50%的幅度回落,多余的50%将作为消费税上交国库。正因如此,多年来比利时的燃油价格一直处于欧盟各国的前列。

      当然,为保护用油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油价不可能无限上涨。为此,《计划合同》规定,一旦汽油的零售价突破每升1.50欧元,柴油零售价突破每升1.10欧元,比利时政府就必须通过降低燃油税等手段加以调控。近年来,国际油价虽然一度飞涨,但在该机制的作用下,比利时境内的油品零售价一直没有突破过这一警戒线。

      值得一提的是,比例很高的燃油附加税尽管会使普通消费者承受不小的负担,但其正面影响也是毋庸置疑的。一方面它鼓励人们尽可能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另一方面也鼓励人们使用节油型汽车。据统计,目前比利时国内约有机动车500万辆,其中省油、污染低的柴油车超过50%,达到260万辆,比10年前增加了76%。

      燃油税的另一个好处是壮大了政府的财力,为应付石油危机打下基础。据悉,近年来比利时政府每年所征收的燃油税都在45亿欧元以上,充足的财力使政府完全有能力在原油价格高涨时“让利于民”,降低燃油税以稳定燃油价格。

      马来西亚实行石油补贴政策

      □据新华社

      

      石油生产是马来西亚的经济支柱之一。马来西亚政府通过马来西亚国营石油公司控制着该国石油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在去年3月底截止的马国营石油公司2006财政年度里,马来西亚自产原油平均价格从2005财年的每桶45美元上涨至61美元,随后又跟进到75.51美元。从这个角度看,马来西亚从国际油价上涨过程中获得了丰厚利润,马来西亚应当没有油价之忧。

      但是,马来西亚政府一直对国内石油产业实施补贴,油价越高,补贴负担越重。为了保持补贴政策和不影响人民生活水平,马来西亚政府从国际市场赚来的大部分钱被用作国内油价补贴。前一段时间油价高涨,巨额的油价补贴让政府有些力不从心。可以说,考虑到补贴负担,马来西亚净原油出口国的优势已大打折扣。

      2004年10月至2005年7月底,马政府为减轻国库压力先后4次调高国内汽油和柴油等成品油价格,去年2月又再次调高汽油和柴油价格,但由于上调幅度过大,消息一出,马来西亚各界反应强烈,加油站半夜排起了长龙。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表示,油价调高后,政府会监控物价和通胀水平,确保其在可控范围内。他同时认为长痛不如短痛,一次大调整比多次小调整更好,并强调说这次调价幅度合理,与本地区许多国家相比,马来西亚油价仍相对较低。他同时承诺,调价所节省的政府燃油补贴将用于改善公共交通和提高人民福利。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马来西亚调高油价有助于政府减少财政赤字。

      英国零售油价易涨难跌

      □据新华社

      

      国际油价一段时间以来波动很大,半年内从最高的78美元多一桶落到60美元左右,而英国加油站的燃油价格却可以说是:涨得容易跌得难。

      有统计显示,在这一波油价回落之后,英国经销汽油、柴油零售的大公司虽先后宣布降价,但降幅可怜。不满的英国消费者要求给个说法,而燃油供应商们纷纷表示其价格合理。

      按照英国汽油和柴油零售商的说法,英国国内油价变动不可能与国际完全同步。另外,从国际市场的原油到加油站零售的燃油之间有加工、运输、储存、分类、油站建设、运营等种种因素和成本,因此国际油价对英国国内的燃油零售价格的参考性不大。

      事实上,当国际市场油价上调时,英国的石油公司反应迅速,马上抬价,而当市场回落时,公司却常常以各种理由推延调价。消费者普遍认为,燃油零售企业这样就把更多差价留在了自己的腰包里。

      英国燃油供应商逆市不降价的诸多理由中,最多提及的是政府税赋过高。以英国零售无铅汽油为例,如果每升80便士,其中21便士是政府征收的税收。另外,这些公司说,在油价高涨时,他们尽量保持了零售价格上升不至于过猛,损失了很多利益。因此在国际油价回落时,他们自然有理由放慢步伐“自我弥补”。

      另外,一些公司还说,燃油价格涨幅高于通货膨胀是因为石油公司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大石油勘探、开采,新技术研发费用也在不断提高。而这些投入都是有利于国家和国民的长远利益的。

      美汽油定价机制

      原油占55%成本

      □据新华社

      

      去年,国际原油价格波澜起伏,美国汽油价格变动之大更是有如过山车。美联社评出的去年全美十大经济新闻之中,就包括“汽油价格去年夏天达到每加仑3.04美元高位”这一条。

      但美国汽油价格并非只涨不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回落,美国汽油价格也迅速走低。

      美国汽油随行就市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它的成本构成中原油成本占据主要部分。按照美国能源部去年的统计,汽油平均成本中,55%是原油,22%是炼油环节,19%是税收,4%是批发和营销。原油价格上涨,汽油价格自然飙升;原油价格下跌,汽油价格自然下跌,这也迅速反映到各加油站的定价上。

      但在美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各个街道、甚至同一条街紧挨着的两个加油站、同一标号的汽油的价格,也不完全相同。这就牵涉到比较微观的各加油站定价机制了。各加油站的经营状况千差万别,加油站的规模大小、顾客群多少、盈利多寡、地理位置偏远程度等因素都会对汽油价格产生影响。

      在油价变动较大时,一些加油站每天都会对汽油价格作出调整,甚至上午的油价和下午的油价都会不一样。在制定具体价格时,加油站经理需要考虑多种因素,成本、利润、汽油的质量、周边的竞争环境、顾客的接受程度等等。

      一般情况下,闹市区加油站的汽油肯定比郊区加油站的贵,东部地区加油站的价格肯定要比中西部地区的高。道理很简单,曼哈顿的地价比中部乡村的地价高了许多,加油的车辆显然也比郊区要集中,这些自然会折算到汽油成本和经营决策中,导致汽油价格水涨船高。

      尽管美国汽油生产商都强调汽油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但去年夏天过高的油价还是让许多美国人对汽油成本构成产生怀疑。一些媒体称,美国汽油市场基本上是由几大石油公司垄断,它们为了推高汽油价格,往往压缩产量,造成汽油价格因供应短缺而上涨。“石油操纵论”也由此一直是美国社会颇有争议性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