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在去年9月至12月份进行的调查显示,意大利、俄罗斯、瑞典及瑞士等央行都已经对外汇储备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增加了欧元和英镑比重。该杂志还注意到,作为目前持有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的中国,也已经开始更为积极地管理过万亿美元的外储。
分析人士指出,外储多元化日趋盛行,表明各国急于提升收益和降低持有单一货币过多所带来的风险。同时,对美元来说,这样的趋势无疑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统计,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全球央行外汇储备有65.6%都以美元资产形式存在。一旦这些央行开始削减美元资产,美国经常账赤字恐怕会继续恶化,该国国债收益率也可能随之上扬。
根据《央行杂志》的调查,在受访的47家央行中,有19家央行表示已减少美元资产的比重,另外10家则表示其美元资产比重有所上扬。另一方面,21家受访央行表示已提高欧元资产投资比重,还有9家央行表示,基于收益较高的考虑,他们已提高英镑资产在外储中的比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传统的避险保值工具黄金越来越受到各国央行的青睐。相对而言,同样具有避险功能的瑞郎却受到了冷落。《央行杂志》的调查称,63%的受访央行认为,黄金更具有投资吸引力,特别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对照来看,有4个国家央行表示减少了瑞郎的储备比例,也没有一个央行宣布增持瑞郎。
另一个新的动向是,为追求较高收益,全球央行仍在不断寻求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资产。69%的受访央行表示,他们仍在持续追求更多收益。超过一半以上的央行表示,未来仍有空间将外汇储备投资拓展至传统资产以外的领域,譬如股市。约三分之一央行则表示,应该投资商品市场。56%的受访央行表示,央行已经被允许从事股票投资。
事实上,本月初,外汇储备总额排名全球第五的韩国就宣布,出于获得更高投资收益的目的,当局正在考虑动用该国高达2402亿美元外储中的部分资金来投资海外股票。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出于资产管理安全的考虑,各国央行投资股市的力度和进程预计将较为缓慢。
(朱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