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基金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2007 年 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时事·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时事·国内
    国家药监局发紧急通知 头孢曲松钠遇钙会致死
    长三角16市GDP近4万亿元
    国家统一外资建设工程服务企业管理
    中国发展指数首次发布 北京上海领先全国
    上海华源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股权分置改革进程的公告
    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网下配售股票(锁定期3个月)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
    陕西兴化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举行2006年年度报告说明会的公告
    国都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注销包钢股份认购权证的公告
    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建设部将加快用地指标修订
    中国中材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签署重大经营合同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
    2007年0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草案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预防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失业 资料图
      □综合新华社电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2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就业促进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草案内容涉及促进就业的原则、方针和工作机制,建立政策支持体系,规范市场秩序,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等方面。

      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促进就业的政策,并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仍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当日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作草案说明时指出:“有必要尽快制定就业促进法,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

      明确促进就业工作职责

      草案规定了关于促进就业的原则、方针和工作机制,明确了促进就业工作的机制和政府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职责。

      草案规定,坚持经济发展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多渠道扩大就业,逐步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制定促进就业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草案提出,国务院建立研究就业工作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促进就业工作的协调工作机制,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建立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重大问题的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促进就业工作。

      同时,草案还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建立促进就业的目标责任制度以及考核、监督等作出具体规定,并对政府接受人大监督作出规定。

      建立失业预警制度

      草案提出企业成规模裁减人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失业预警制度,预防、调节和控制可能出现的较大规模的失业。

      草案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劳动者通过市场实现就业。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不得以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年龄、身体残疾等因素歧视劳动者,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

      草案提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提高职业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并对职业中介机构设立的条件、程序,以及职业中介机构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原则作出规定。

      逐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

      草案提出逐步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实行一定期限的职业培训。

      草案规定,国家依法发展职业教育,鼓励开展职业培训,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制定并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开发计划,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操作训练。鼓励和支持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培训。

      草案还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和引导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鼓励各类培训机构为进城就业的农村劳动者提供技能培训,增强其就业能力。国家建立促进劳动者就业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对规定的职业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关新闻

      劳动力供求缺口

      将达1000万个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26日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到2010年,全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劳动力供求缺口在1000万个左右。

      据统计,到2005年末,全国城乡就业人员达到7.6亿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2.7亿多人,比1990年末增加1亿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下,“十五”期间,城镇新增就业4200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00万人。

      田成平表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为:

      一是劳动力供求总量矛盾突出。

      二是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一些传统行业出现大批下岗失业人员,而一些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职业需要的素质较高的人员又供不应求。

      三是人才和劳动力市场不规范。一些非法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信息,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突出;一些职业中介机构、用人单位因劳动者性别、年龄、身体残疾等原因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相对滞后。

      五是目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难问题比较普遍。需要对其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以及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综合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