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中长期贷款的占比继续提高、M1和M2倒剪刀差、CPI上行趋势明显、股市继续分流储蓄资金……一切似乎都表明升息迫在眉睫。而笔者却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能否用取消利息税暂代升息,以观后效?
利息税的存废之争近年来呈热议之势,因为它并没有达到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的目的,相反由于CPI的走高导致存款负利率而不断成为居民诟病的焦点。
另外,2006年全国税收收入(不包括关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未扣减出口退税)共入库37636亿元,储蓄利息税459亿元,占比不 到1.2%, 取消利息税影响微乎其微。
一般来讲,升息有两个功能:一是提高资金成本,降低信贷增速;二是解决存款负利率问题,减缓储蓄活期化。两个功能共同指向一个目标:减轻通货膨胀压力。
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流动性过剩,在切断外汇储备增长和基础货币被动投放之间的直接联系之前,银行流动性过剩局面将长期存在,小幅加息对控制信贷增长的作用有限:首先,加息提高了资金的价格,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成本,为了实现利润指标,银行的放贷冲动会更加强烈,何况贷款利率上限早已放开;从资金的需求方来看,企业每年百分之几十的利润增幅、居民收入每年近百分之十的增长速度使小幅的利率上涨显得微不足道,换句话说,资金需求不会因为利率的小幅上涨而明显下降。另外,在人民币升值未到位之前,保持中美货币利差也是央行使用价格调控工具时投鼠忌器的一个方面。何况目前的信贷增幅、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还处于相对温和的程度,加息是否必需有待商榷。
现在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2.52%,实际存款利率在0附近徘徊,估计一季度可能为负。央行的惯例是一次升息0.27个百分点,但是按照目前通胀态势,年内两次0.27%幅度的升息才可能基本上解决存款负利率问题。但是升息两次又将对金融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使中国加快直接融资的进程受阻;并且加速热钱流入,不利于汇改的平稳进行。虽说当前存款活期化源于股市对储蓄存款的分流,但是股市不可能长期提供如同2006年的超高收益,存款负利率才是导致储蓄搬家的深层原因。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在大力回笼流动性的前提下,以取消利息税暂时代替升息,比马上加息具备一定的优势:此举对居民来讲,相当于一次性提高储蓄利率20%,可以基本解决年内存款负利率问题,并有利于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对金融市场影响较小,如果效果有限,再行升息也不迟,有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主动性和连续性。
新一年的“两会”即将召开,但愿政策制定者以人为本,顺应民意,取消利息税,为建设和谐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