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6年8月下旬牛市“主升浪”以来,不同类型个股,或者说不同类型资金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差异:持有低价题材股的投资者,当前亢奋的获利体验,使之对大盘短期更高的上升目标深信不疑;而持有权重价值股者,无疑已经陷入了对牛市的困惑中。这种市场情绪反差的背后,到底折射了怎样的资金流动特征,进而暗示了大盘怎样的阶段趋势呢?
巨量是资金分道扬镳的结果
对市场资金流动的跟踪分析显示,从2006年8月20日至2007年1月4日,由于基金、QFII、保险资金等为主的主流机构大量增仓,大盘在银行、地产、石化、钢铁等权重蓝筹股的带动下一路飙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从2007年1月4日大盘产生第一次震荡开始,市场内部的多空力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首先,随着大盘连续上涨,市场整体的估值水平已经从低估回到合理水平,甚至高于周边市场,在银行、地产、石化、钢铁等主流价值股中,资金出现明显的净流出;其次,央行最新公布的M1、M2等金融数据变化显示,储蓄资金正由银行向股市“大搬家”,随着大盘创出历史新高,民间资金正在通过直接购买股票与认购基金两种方式蜂拥入市。2007年1月4日开始,在牛市行情中一直被边缘化的低价绩差股,在民间资金的推动下,走出大面积的飙升行情。
以上资金流动的特征,将会对上半年市场的运行产生深远的影响:1.银行、地产、石化、钢铁等主流股资金净流出,压缩了指数空间,3000点附近可能成为上半年的高点。同时深刻反映了当前主流机构对整体估值水平合理与否的困惑;2.低价绩差股连续上涨,大幅拔高了市场的均价以及市盈率水平,为大盘留下了中期调整的隐患;3.大盘在2540-3040点震荡区间的持续放量,不是资金做多的合力,而是其分道扬镳的结果。
主流价值股已“下坡”低价绩差股还在“上坡”
笔者提醒投资者重点注意2006年8月20日与2007年1月4日两个时间点,因为其分别代表了场内主流资金做多,以及民间资金大举进场的起始点,又分别是银行、地产、石化、钢铁等主流股,从资金净流入到净流出,继而低价绩差股资金净流入的两个“拐点”。很明显,主流价值股与低价绩差股的启动周期,相差三个月左右时间。用技术分析语言表述———目前主流价值股已经“下坡”、低价绩差股还在“上坡”,两者三个月的周期差异,使得主流价值股已经进入4浪调整,而低价绩差股还处于3浪上升的中后期。这种资金运动的交互作用,会使目前2540点—3040点的平衡箱体向弱箱体转化,甚至向阶段性圆弧顶转化。
目前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宏观经济持续增长,能否充分反映在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微观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股改完成后,股权激励和整体上市等,给上市公司带来业绩增厚,能否使优质公司盈利大幅超出预期?以上的过程均需要时间来观察与等待,也是各方对市场投资价值统一认识的过程。短期来看,年初以来资金流动特征已经显示,牛市中的一轮次中级调整即将或已经展开。保守与防御,应该是投资者的首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