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新闻
  • 6:证券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周刊
  • C3:基金周刊
  • C4:基金周刊
  • C5:基金周刊
  • C6:基金周刊
  • C7:基金周刊
  • C8:基金周刊
  • C9:基金周刊
  • C10:基金周刊
  • C11:基金周刊
  • C12:基金周刊
  • C13:基金周刊
  • C14:基金周刊
  • C15:基金周刊
  • C16:基金周刊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
  • D3:钱沿周刊
  • D4:钱沿周刊
  • D5:钱沿周刊
  • D6:钱沿周刊
  • D7:钱沿周刊
  • D8:钱沿周刊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9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9版:艺术财经
    节奏感和分众化是 多元竞争时代的运营核心
    艺林之“枫”———章剑
    艺术市场中的买家系列———公共收藏机构
    出走与回归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出走与回归
    2007年03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董倩《出走》
      □书麟

      

      艺术作品的形式是从内容里,思想里产生的,真正的艺术品与“行画”的区别在于,艺术品是艺术家的“内在需要”所产生的,而“行画”则是市场需要产生的。这种艺术的分化,在艺术市场热潮中显得尤为突出。女艺术家董倩就是一位着力表现“内在需要”的艺术家。

      董倩的作品以铜板画为主,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由于利润大大低于油画,版画并不被大多数画商看好,铜版画制作复杂而危险,更显得费力不讨好。但董倩则表示当年发现了铜版画的魅力后,坚定地认为这是其表达其内心感受的最好手段。

      在近期的一次版画联展中,展出了董倩的《出走》系列中的几幅,这些作品表现了女人面对压力的挣扎。30岁后的女性,面临来自生理、健康、家庭与事业、子女教育、夫妻情感及社会习俗方面的若干压力。有人说,她们已经进入“人生的灰色区”。董倩的“出走”,正是面对这些压力的呐喊,但我们注意到画面中女人的影子与出走的方向是相反的,使这种“出走”成为理智的梦想。

      无论从画面内容还是形式,董倩的铜版画令人感到压抑的震撼,她的作品并没有时下流行的中国概念或当代观念,只是讲述一个平凡女人生活中的心路故事,因此与其当作画,不如当作是讲述故事,艺术家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的提示,使这些作品的“移情”魅力在阅读过程中表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