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特别报道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特别报道
  • 9:财经新闻
  • 10:时事·海外
  • 11:观点·评论
  • 12: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24版:信息披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24版:信息披露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度报告摘要
    2007年03月0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接D23版)

      (一)行业发展趋势和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格局

      虽然房地产行业仍受到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但调控措施并没有削弱人民币升值、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等决定房地产市场景气度的根本性、长期性因素,公司认为,相关的宏观调控政策将进一步化解过去几年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一些弊端,长期看宏观调控政策将使上海房地产市场更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行业将进入理性发展期。

      经过宏观调控,房地产消费者更为理性和务实,消费者对住宅的区位、周边环境以及品质将会有更高的要求,这些变化对于作为致力于开发高品质物业的中华企业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对房地产企业而言,应充分认识到行业增速放慢、利润率下降的趋势。公司认为,必须保持理性稳健的心态,调整产品结构,适当强化写字楼等商业房产的开发和出租比例;另一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资产周转,降低成本。

      宏观调控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强势必将加快房地产行业的整合速度,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调控有利于市场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在这一波行业整合过程中,专业优势突出、融资渠道多元、品牌效应良好、管理能级高的实力型企业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公司认为,公司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必须朝这些方面转变。

      (二)公司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新年度经营计划

      宏观调控政策不以限制和削弱房地产发展为目的,而是以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为宗旨,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公司在面对宏观调控时,既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

      1、公司面临的机遇

      (1)房地产业向好趋势提供发展空间

      近年来,国内经济发展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国住房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经过两年的宏观调控,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住宅市场正走向平稳、持续发展的道路,存在较大的机遇;同时,作为公司主要投资区域的上海,国民经济据预测在未来几年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建设,2010

      年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和一城九镇的开发建设,以及上海城区、长三角城际之间的快速轨道交通及快速通道的不断完善等,将推动上海城市及周边区域房地产业的发展;同时,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商业办公等优质物业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上海住宅交易量在2006年仍处于较高位。

      (2)宏观调控带来行业整合机会

      近一阶段的宏观调控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其发展较为有利,房地产行业间兼并、收购等事项将不断涌现,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依托公司收购兼并和整合的传统和经验,为中华企业提供了进一步扩张规模的机会。

      (3)资本市场全流通带来战略机遇

      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东利益趋向一致,资本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期。资本市场融资、收购兼并等功能的发挥以及公司股权激励、战略投资者引进使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对上市公司而言是战略性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这些上市公司机制,择机适时推进各项工作。

      2、公司面临的挑战

      目前公司处于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公司已充分认识到宏观调控所带来的困难和问题,用科学发展观和创新意识,正确看待挑战,积极应对挑战。公司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调控政策问题。从目前来看,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将是长期性的,基于对政策的研判,宏观调控对行业的影响有加大的趋势。对公司的市场预判能力和决策的前瞻性提出了挑战。

      (2)持续增长问题。房地产业具有周期性,容易造成产出的不均衡,而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公司经营业绩每年保持成长。如何保持每年业绩的持续增长,这是我们面临的挑战。

      (3)发展资金问题。作为一家以房地产开发经营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公司的快速成长,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公司要积极平衡现金流量,通过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4)资源整合问题。公司及旗下的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都是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企业,拥有各自的产品品牌并具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要在原有资源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分发挥三家公司的优势和长处。

      3、公司发展战略

      通过对行业未来机遇和挑战的深入分析,经过反复研究和论证,公司在“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清晰了发展战略。公司将以“稳健发展、适度扩张”的指导思想,立足上海,辐射全国,依托上海独特的地缘优势和自身的专业经验,以整合营运体系、明确集团管控模式为突破口,将业务聚焦于中高档住宅以及中高档商务办公楼等物业形态,通过产品研发、资金运作、客户服务、项目运营四大平台的建设与完善,战略性培育管理精细化(特别是项目管理)、物业产品聚焦化、企业品牌强势化以及客户服务个性化等核心能力,逐步实现“上强研发、中控品质、下抓客服”的价值链整合目标;在区域扩张战略上,要以“稳健发展,适度扩张” 为指导思想,以长三角地区为布局重点,同时战略性进入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区域。

      4、公司新年度经营计划

      2007年公司将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握新的发展机会

      研究宏观经济,积极应对调控,以稳健、稳妥、适度扩张为指导思想,努力保持企业的持续发展。

      (2)打造新的开发规模

      在主营方面,公司将加强项目储备,集中力量为公司今后几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产品结构和定位方面,公司将坚持以中高档住宅和办公商务楼为主,同时,通过对公司现有的商业地产项目整合,进一步优化公司产品结构,保证公司未来利润的平稳增长。

      (3)拓宽新的融资渠道

      通过与信托机构、投资基金等合作,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保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资金需求;同时,公司将根据实际情况,加快推出资本市场融资方案,谋求更大的发展。

      (4)整合取得新的进展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公司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三公司的资源整合力度,按照公司资源整合方案的总体目标,制订分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实施步骤,争取在2007年内有新的发展。

      (5)精细化管理赋予新的活力

      公司将在管理方面提出新的要求,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制订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对管理人员和业务部门员工开展精细化流程培训,培训到岗到人;建立公司的工作标准,并使标准尽可能量化,评定工作质量要按照标准进行判断;确立公司精品目标,提升公司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品牌形象;进一步强化投资者关系管理,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一步完善业绩考核制度,健全完善激励体制,提高每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2007年公司主要项目情况

      2007年公司主要开发项目14个,预计2007年内总在建面积126万平方米,其中2007年内新开工面积64.5万平方米,预计竣工面积38.2万平方米,2007年末待开发面积44.1万平方米,滩涂土地储备4655亩(以上各面积的数据不包括上海国际客运中心)。

      2007年公司主要项目情况                     单位:万平方米

      单位:亿元

      

      (三)资金需求、使用计划和来源情况

      2007年,公司为保证今后三至五年的持续稳定产出,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定的投入量。根据预算,2007年内公司在资金上尚有缺口。为解决资金问题,确保主营业务的持续、稳定增长,公司将加强管理力度,缩短产品开发周期,盘活存量资产,加速资金回笼,严控生产成本和费用支出。另外,除正常从银行间接融资外,公司将积极拓展其他融资渠道,包括开展与基金、信托等相关金融机构合作,多方位拓展筹资渠道,加快推出资本市场融资方案。

      (四)主要风险因素及公司应对策略分析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逐步加强,房地产行业从获得土地资源、银行信贷、销售等多方面均受到严峻的挑战,这给公司未来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的风险因素,可能会对今后几年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现就有关风险因素及公司应对策略列示如下:

      1、宏观调控问题

      2006年,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陆续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房地产企业的快速发展,并对公司获取土地、项目建设、资金支持、项目销售等各环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公司管理层认识到,宏观调控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的经营发展,但也为有一定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因此已采取了相关应对策略。如,根据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积极调整公司战略和经营思路,提高综合管理能级,加大项目管理力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项目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控制,积极尝试多种融资方式,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品牌建设、资源整合、加强内控建设和精细化管理等多种方式,构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2、市场和业务经营风险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土地资源的日益稀缺以及资本实力雄厚的外资房地产企业和房地产投资基金的不断涌入,原本已日趋显现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激烈,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兼并、收购等事项将不断涌现,大型、超大型的房地产集团企业也将逐步形成;这些因素将加剧同行业间的竞争态势,强强对话的格局将是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将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加大内控体制建设,实行精细化管理,坚持不断创新,以保持公司房地产业务的稳定增长。此外,公司将充分运用50多年的品牌优势、丰富的专业经验、良好的人脉资源,进一步提升竞争意识,提高竞争能力。

      6.1.1 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后,公司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情况

      √适用□不适用

      1、关于2007年1月1日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后,现行会计准则和新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的分析:

      根据财政部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的财会[2006]3 号《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第 1 号—存货〉等 38 项具体准则的通知》的规定,公司应于 2007 年 1 月 1 日起执行新会计准则。公司目前依据财政部新会计准则规定已经辨别认定的 2007 年 1 月 1 日首次执行日现行会计准则与新准则的差异情况如下: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司2006年12月31日持有八家上市公司的法人股,其中除交运股份于2006年12月27日可以解禁流通外,其余都处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流通锁定期,2006年末不能流通。根据新会计准则,按照持有目的,公司将账面成本为17,720,717.29元的交运股份法人股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006年12月31日,公司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为1,815,942.71元,因此调增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1,815,942.71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加1,815,942.71元。

      (2)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公司2006年12月31日尚未摊销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为146,568,073.60元,其中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为87,810,272.46元,属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为58,757,801.14元。

      A、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2001年4月,公司出资464,400,000.00元溢价收购了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90%的股权,收购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为198,815,711.19元。按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股权投资差额按十年摊销。从01至06年已分摊股权投资差额111,005,438.73元,至06年末尚未摊销额为87,810,272.46元。根据新会计准则,属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其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全额冲销,因此调减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87,810,272.46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减少87,810,272.46元。

      B、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

      公司对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上海南郊中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上海浦东金鑫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尚未摊销数分别为51,999,100.83元、4,816,911.48元和1,941,788.83元。根据新会计准则规定,上述股权投资差额将在2007年1月1日列入母公司、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南郊中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浦东金鑫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在每年末作减值测试,与其他投资成本合并分析其可收回性。在合并报表时,根据财政部就新准则最新问答,公司对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子公司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对于上海南郊中华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权投资差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作为“其他非流动资产”列示,并按股权投资差额剩余摊销年限、可辨认资产剩余使用年限内摊销。

      (3)所得税

      公司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制定了公司的会计政策,据此公司计提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摊销股权投资差额等。根据新会计准则应将各项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等原因形成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因此追溯调整增加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103,239,366.36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增加90,884,703.72元,归属于少数股东的权益增加12,354,662.64元。

      (4)少数股东权益

      公司2006年12月31日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编制的合并报表中子公司的少数股东享有的权益为337,119,511.51元,因子公司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相应调增其留存收益,其中归于少数股东权益为12,354,662.64元。按新会计准则,少数股东权益计入股东权益,由此增加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349,474,174.15元。

      综合上述因素,首次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公司股东权益调增442,174,820.58元,调减87,810,272.46元,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为2,601,736,412.09元。

      2、根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和下年度的经营计划,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可能发生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其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主要有:

      (1)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产》的规定,公司将出租开发产品转到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公司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产进行核算,本事项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2)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将由原采用权益法核算变更为采用成本法核算,由此将改变子公司各期间经营成果对母公司相应期间投资收益和股东权益的影响,但是本事项不影响公司合并报表。

      (3)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即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借差)不再摊销。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即长期股权投资差额(贷差)不计入资本公积而计入损益,将增加公司的当期利润。

      (4)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公司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将由原采用应付税款法核算变更为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由此将影响公司各期间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并核算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虽然递延所得税受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预提费用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但是经过检查分析从目前我公司的实际情况来看对未来的收益状况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5)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的规定,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经复核后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此项政策变化将会影响公司的当期利润和股东权益。

      (6)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规定,公司将现行会计政策下合并财务报表中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变更为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股东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此项政策变化将会影响公司的股东权益。

      (7)公司向下属子公司及其他关联方的借款根据公司原会计政策规定,在“短期投资”科目核算,实行新会计准则后,这部分借款将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并采用个别认定法对其计提坏账准备,本事项不影响公司的利润和股东权益。

      6.1.2 有关土地增值税政策对公司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 号),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增值税清算规则和方法,便于土地增值税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要求,报告期内对应交土地增值税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并计提了应缴的土地增值税。

      该通知的执行对公司未来利润和现金流量没有大的影响。

      6.2 主营业务分行业、产品情况表

      请见前述6.1

      6.3 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

      请见前述6.1

      6.4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6.5 非募集资金项目情况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6.6 董事会对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的说明

      □适用√不适用

      6.7 董事会本次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

      1、利润分配预案

      经审计,2006年度母公司实现净利润410,642,347.70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1,064,234.77元,尚余369,578,112.93元;加上上年度结转未分配利润734,500,018.73元,扣除2006年5月实施的2005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支付的普通股现金红利125,541,917.46元,实际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978,536,214.20元。公司以2006年末总股本697,455,097股计算,拟按10:1的比例派送红股,计分配利润69,745,509.70元,尚余908,790,704.50元,结转下年度。

      2、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预案

      经审计,2006年度母公司资本公积金余额为404,752,417.08元,公司以2006年末总股本697,455,097股为基数,拟按10:2的比例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共计139,491,019.40元。经转增后,尚余资本公积金265,261,397.68元。

      上述预案需经2006年度股东大会通过。

      公司本报告期盈利但未提出现金利润分配预案

      √适用□不适用

      公司注重以现金红利分配的方式回报投资者。近几年都以现金红利方式分配,考虑公司更好地后续发展,本报告期拟以转增和派送红股方式进行分配。

      §7 重要事项

      7.1 收购资产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7.2 出售资产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7.3 重大担保

      √适用□不适用

      单位:万元 币种:人民币

      

      7.4 重大关联交易

      7.4.1 与日常经营相关的关联交易

      □适用√不适用

      7.4.2 关联债权债务往来

      √适用□不适用

      单位:元 币种:人民币

      

      其中:报告期内上市公司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提供资金的发生额40,000,000.00元,余额96,640,000.00元。

      7.4.3 2006年资金被占用情况及清欠进展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内新增资金占用情况

      □适用√不适用

      截止2006年末,上市公司未完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的清欠工作的,董事会提出的责任追究方案

      □适用√不适用

      7.5 委托理财

      □适用√不适用

      7.6 承诺事项履行情况

      7.6.1 原非流通股东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做出的承诺事项及其履行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末持股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持有的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增减变动情况

      □适用√不适用

      7.6.2 未股改公司的股改工作时间安排说明

      □适用√不适用

      7.7 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适用√不适用

      其他重要事项:

      1、2006年7月20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临时决议,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资金使用成本,同意公司申购新股,申购新股资金总额不超过6亿元人民币。7月末至07年1月末,公司共获得申购新股收益1,018.94万元,其中06年体现收益882.89万元。

      2、2007年1月公司受让位于上海市浦东张杨路25号东高大厦项目,该大厦为商务办公楼,楼高19层,总建筑面积13,753.42平方米,占地面积2,372平方米,公司于1月31日前支付了全部受让款3.2亿元。

      3、2007年2月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以7.62亿元拍得上海市宣化路300号洛克双喜国际大厦。该大厦为停工缓建项目,总高28层,总建筑面积65,844.97平方米,占地面积7,184平方米,至2月末公司已支付拍卖款2.54亿元。

      4、2007年2月12-16日,公司由华宝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发放债权信托11,220万元,并于2月16日到账。该信托期限2年。

      5、土地增值税影响: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6〕187 号),该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土地增值税清算规则和方法,便于土地增值税政策的落实和执行。

      公司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的要求,报告期内对应交土地增值税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查,并计提了应缴的土地增值税。

      该通知的执行对公司未来利润和现金流量没有大的影响。

      §8 监事会报告

      监事会认为公司依法运作、公司财务情况、公司募集资金使用、公司收购、出售资产交易和关联交易不存在问题。

      §9 财务报告

      9.1 审计意见

      

      9.2 披露比较式合并及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和现金流量表

      附后

      9.3 如果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发生变化,提供具体说明。

      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核算方法未发生变化

      9.4 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更正金额、原因及其影响。

      本报告期无重大会计差错更正

      9.5 如果与最近一期年度报告相比,合并范围发生变化,提供具体说明

      1、与上年相比本年新增合并单位1家,原因为:

      本年度投资设立上海瀛程置业有限公司,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房地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拥有其90.00%的股权,故将其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2、本年减少合并单位4家,原因为:

      (1)重庆中华企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本年度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上海古北(集团)有限公司将持有的重庆中华企业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7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中置(北京)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故年报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但转让之前的利润及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仍旧纳入合并报表。

      (2)上海中企实业有限公司。本年度上海中企实业有限公司已清算,并已办理工商及税务注销手续,故年报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但清算之前的利润及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仍旧纳入合并报表。

      (3)上海南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本年度上海南嘉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已清算,并已办理工商及税务注销手续,故年报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但清算之前的利润及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仍旧纳入合并报表。

      (4)上海古北基地开发有限公司。本年度上海古北基地开发有限公司已清算,并已办理工商及税务注销手续,故年报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但清算之前的利润及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仍旧纳入合并报表。

      9.6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关于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的审阅报告

      信会师报字(2007)第10270号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我们审阅了后附的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企业)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差异调节表”)。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关于做好与新会计准则相关财务会计信息披露工作的通知”(证监发[2006]136号,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规定编制差异调节表是中华企业管理层的责任。我们的责任是在实施审阅工作的基础上对差异调节表出具审阅报告。

      根据“通知”的有关规定,我们参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阅准则第2101号-财务报表审阅》的规定执行审阅业务。该准则要求我们计划和实施审阅工作,以对差异调节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有限保证。审阅主要限于询问公司有关人员差异调节表相关会计政策和所有重要的认定、了解差异调节表中调节金额的计算过程、阅读差异调节表以考虑是否遵循指明的编制基础以及在必要时实施分析程序,审阅工作提供的保证程度低于审计。我们没有实施审计,因而不发表审计意见。

      根据我们的审阅,我们没有注意到任何事项使我们相信差异调节表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和“通知”的有关规定编制。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中国注册会计师:潘莉华

      中国注册会计师:刘晓东

      中国 上海                                                     二○○七年三月二日

      重要提示:

      本公司已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财政部于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目前本公司正在评价执行新会计准则对本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所产生的影响,在对其进行慎重考虑或参照财政部对新会计准则的进一步讲解后,本公司在编制2007年度财务报告时可能对编制“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以下简称“差异调节表”)时所采用相关会计政策或重要认定进行调整,从而可能导致差异调节表中列报的2007年1月1日股东权益(新会计准则)与2007年度财务报告中所列报的相应数据之间存在差异。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二○○七年三月二日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

      金额单位:人民币元

      

      公司法定代表人:朱胜杰     主管会计工作负责人:孙勇         财务总监:金爱薇         会计机构负责人:唐喆

      资产负债表

      2006年12月31日

      编制单位: 中华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单位: 元 币种:人民币

      

      资产负债表(续)

      2006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