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财经要闻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10:信息披露
  • 11:环球财讯
  • 12:专版
  • 13:专版
  • 14:专版
  • 15:专版
  • 16: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栏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3版:上市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3版:上市公司
    包钢环保技术一年多创收2亿元
    天药股份 子公司“减肥”
    上市公司期待钢价回升破解“双重门”
    S浙广厦对外担保增至10亿元
    ST博讯 部分业务停产
    S华源股改方案得到商务部同意
    偷换概念 荣华实业澄清公告漏洞百出
    中通客车中标天津快速公交线
    S沪科技 股改方案不变
    S东锅股改方案 获国资委批准
    河北规划“十一五”上市公司超百家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偷换概念 荣华实业澄清公告漏洞百出
    2007年03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石丽晖

      

      针对本报3月1日发表的《张严德上下其手 荣华实业末路狂奔》一文,荣华实业昨日发布了《澄清公告》,其解释漏洞百出。

      纳税解释实属偷换概念

      荣华实业在《澄清公告》中称,“在增值税方面,淀粉副产品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8)78号文件规定免征增值税;在所得税方面,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征收企业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49号)规定,……本公司的农产品初加工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本报前期的报道中,明明质疑的是上市以来12亿元淀粉收入应缴纳的增值税,荣华实业为何以“淀粉副产品”来偷换概念?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998)78号文件中,免征增值税的货物包括饲料、农膜、部分化肥、种子等,根本不包括淀粉。相反,国家税务总局明确指出,农业产品是指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牧业、水产业生产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初级产品。从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等方面看,淀粉不属于农业产品的范围,应按照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荣华实业自2005年以来,报表实现了3亿多元的淀粉收入,而增值税纳税记录为0。

      《澄清公告》中引用的国家税务总局[1997]49号文件,规定“对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业取得的所得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明确指出,免税农林产品初加工的范围中,粮食初加工是指“通过对小麦、稻谷、玉米、高梁、谷子以及其他粮食作物,进行淘洗、碾磨、脱壳、分级包装、装缸发制等加工处理,制成的成品粮及其初制品,具体包括大米、小米、面粉、玉米粉、豆面粉、米粉、荞麦面粉、小米面粉、莜麦面粉、薯粉、玉米片、玉米米、燕麦片、甘薯片、黄豆芽、绿豆芽等”。

      荣华实业再次偷换概念,一荣华实业曾是集体企业,现在是民营企业,从来都不是“国有农口企事业单位”,如何享受该政策?二该文件中的免税范围中,根本不包括荣华的主业淀粉加工。荣华实业企图将玉米粉和玉米淀粉混为一谈,显然是低估了人们的判断能力。

      荣华工贸早已资不抵债

      荣华实业在《澄清公告》中仍然坚持,有两个工商登记注册号、分别显示开业的荣华工贸(注册资本为6000万元的甘肃省武威荣华工贸总公司、注册资本5亿元的武威荣华工贸有限公司)是一家公司,是变更而来的,虽然这与甘肃省工商局的回复完全相反。甘肃省工商局认为,这样的两家公司是分别独立存在的两家公司,不是变更关系。

      荣华实业称,荣华工贸总资产和净资产增加是“通过近20年的经营积累才形成的,注册资本变更是同企业发展规模相一致的”。其实,荣华工贸的家底绝大部分是由武威市某金融机构发放的巨额贷款建设起来的,目前贷款本息合计13.5亿多元。2001年荣华实业上市后,本金一分未还。

      注册资本膨胀了8倍的荣华工贸,其实早已负债累累、资不抵债。名下的上市公司股权被司法轮候冻结,资产不是抵债就是抵押;穷困潦倒的它甚至偷偷拆卖掉属于金融机构抵押物的荣华味精生产线。

      《澄清公告》中称,“荣华集团是一个社团组织,不是企业法人,而荣华工贸是在工商部门登记的企业法人,两者不能混为一谈”。记者知道荣华集团是“荣华系”的统称,但不知道它还是一个“社团组织”,是否在民政部门登记过呢?这个“社团组织”权力不小,对荣华工贸、荣华味精等企业法人的财务管理、人员任命、组织机构有完全的掌控能力。一份由甘肃省有关部门、甘肃省证监局联合撰写的调查报告中写到,“2003年底,荣华集团总资产达32.9亿元,净资产14.7亿元”。看来,没搞清荣华集团不是企业法人,是社团组织的,不仅仅是记者。

      股东关联关系不容抵赖

      针对报道中指出荣华实业第一、第二、并列第三、第六、第七、第八位股东间的关联关系,《澄清公告》声称融达、华信(荣华实业并列第三大股东)“分别出具了承诺,承诺彼此之间不存在关联关系,也不属于一致行动人。各股东相互独立,彼此之间不存在股权控制关系。”

      但要知道,关联关系认定根据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不仅仅根据股权关系,也不是根据各自的承诺。对荣华实业七大非流通股股东同受张严德一人控制,前面报道有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补充的是,第六大股东甘肃省武威饴糖厂,公开的身份是由原武威市乡镇企业管理局出资成立,实际上连经营地点都不存在。由武威市乡镇企业管理局盖章确认的公司登记经营场地(武威市凉州区沿河东路18号,东临高坝镇新关村四组承包地、南至高坝镇三组承包地、西至荣华派出所、北至荣华东路,经营场地总面积20000平方米),其实是武威永鑫有限公司和荣华实业“三酸”(赖氨酸、谷氨酸、乳酸)的筹建地,根本没有武威饴糖厂的所在地。荣华实业的第二大股东武威塑料包装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也根本没有工商登记,荣华实业提供了一个工商注册号,被证明是子虚乌有。

      在建工程严重造假

      荣华实业在《澄清公告》中称,募集资金在建项目进展缓慢,一方面因为银行信贷紧缩,另一方面因为环保投入很大,还因为大股东及其子公司荣华味精的资金挤占。

      2003年底,荣华工贸投资1.48亿元建成20万吨淀粉生产线。而在2003年,荣华实业投资1.03亿元,用了70%的资金,建不成50%的产能。对比同行业上市公司丰原生化,其投资4.65亿元建成了8万吨赖氨酸产能,而荣华实业耗资5.8亿元建不成5万吨赖氨酸生产线。为什么荣华实业四个过亿元的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历经5年一个也完不成?为什么不集中力量哪怕完成一个?8亿多元的投资放在账上停滞三年,产生不出一分钱效益,如此反常的现象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的解释就是,这4个项目全面造假,充当了套取资金的渠道。

      有例为证,荣华实业募集资金投资项目———10万吨淀粉生产线,根本就不存在,但荣华实业仍在帐上虚列了1.03亿元投资。2006年年底,张严德指挥将已被债权人抵押的荣华味精(荣华工贸子公司)生产线偷偷变卖,为了掩人耳目,不惊动债权人,也为了将帐上的虚假资产一笔核销,荣华实业煞有介事地发布了公告,声称为了向重点项目倾斜,处置过剩的淀粉产能,达到了“一石二鸟”的目的,本报对此予以了及时揭露。

      记者在前次报道中已预计到2006年年底荣华实业的“走秀”生产,是为了继续粉饰报表。但没想到,荣华实业在澄清公告中,将销售收入、产量均放大5倍。荣华实业为证明其数据的真实性,还提供了8家销售客户的名单,不过还是露出了“马脚”。淀粉本身就是盈利能力低下的产品,8家客户居然只有一家食品公司,却有6家贸易公司。荣华实业的大部分客户处在流通环节,不是终端客户,如何确认销售的真实性?

      荣华实业的《澄清公告》并没有澄清所涉及的问题,记者将继续调查,荣华实业背后的真相终将大白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