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对冲基金的交易规模愈来愈庞大,许多券商纷纷要求旗下分析师花更多时间招待这些重要客户。而共同基金客户明显遭到冷落,有时连和分析师讲一通电话都变成一种奢求。
分析师厚此薄彼
5年前,Matrix资产顾问公司经理人Steven Roukis每天至少会和证券分析师讲上半小时的电话。但现在,虽然Matrix管理资产的规模已经较五年前增长了一倍,但如果他能和分析师通上五分钟电话,就已经算是幸运。
“你得要在相对空闲的时间打给他们,才能和他们谈到话,比方说一大早的时候,”Steven Roukis在接受彭博新闻社访问时说。
分析师厚此薄彼的原因可以从对冲基金和共同基金等其它法人对证券业者营收贡献的比重差别看出端倪。
根据金融业顾问公司Greenwich Associates的统计,华尔街证券业者每年平均从一家对冲基金收取的股票交易佣金约为3300万美元,规模超过一般共同基金或其它资产管理公司每年1600万美元的两倍。
对证券业者而言,对冲基金客户业务的“油水”高出其它客户许多,因为许多对冲基金要求量身订做的交易或投资建议服务,而这类服务需要额外收费,这是传统共同基金无法提供的收入。
摩根大通的分析师Michael Gambardella以前对电话来者不拒,现在这位知名的钢铁分析师对一些电话进行屏蔽, 而有时候要花半天时间来和对冲基金沟通。
分析报告越来越短
另外,为了迎合对冲基金客户“短线获利”的需求,传统证券分析报告的形式也产生重大改变。不仅多数分析的内容都愈来愈简短,而且多半必须附上可行的交易策略,部分分析师甚至会针对个别客户的需求量身订做投资策略。
美国机构投资者一年的股票交易佣金大约为108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对冲基金,美国目前大约有9000家对冲基金。这种强势地位迫使分析师们向对冲基金的需求靠拢。一些券商要求分析师们压缩研究报告篇幅,更多通过电话和重点客户交流,有的甚至派分析师直接入驻交易柜台,提供现场咨询服务。
而对于像Matrix's Roukis那样的共同基金经理来说,分析师们的研究报告越来越缺少附加值,他们不得不依赖互联网来从事基本研究工作。
小型共同基金被迫退出市场
在证券分析师厚此薄彼的对待下,许多小型共同基金无法获得充足的市场情报,不少基金被迫关闭或干脆转型为对冲基金。
纽约州立大学金融系教授Ross Miller指出,分析师厚此薄彼剥夺了许多共同基金经理人所需的市场情报,这些基金的绩效表现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证券分析师对像富达这样的大型基金当然还是不敢怠慢。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小型共同基金,他们相当依赖外来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