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广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信息披露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私募基金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晨星数据
  • C13:理柏数据
  • C14:基金营销
  • C15:基金故事
  • C16:基金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8版:钱沿周刊·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8版:钱沿周刊·人物
    王纯:钟情资本市场的财富幸运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王纯:钟情资本市场的财富幸运儿
    2007年03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王纯 履历

      王纯:上海红枫叶航运有限公司总经理。1994年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专业毕业,加入招商银行上海分行国际业务部成为外汇交易员,期间还涉猎对外资金拆借、组织银团贷款等多项业务。1998年,转入荷兰合作银行负责该行在上海的外汇资金运营部门,其后供职于东方证券。2001年他移民加拿大,在当地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开始理财顾问职业生涯,积累了丰富的股票、基金、保险、房地产等领域的投资经验。2005年,王纯回国投资,先后创办九源投资咨询公司、CIWHAP INDUSTRIAL CO.,LTD、上海司华普工贸有限公司、上海源仓电力科技公司、上海红枫叶航运有限公司。

      □本报记者 秦媛娜

      

      做一种已经不可能再出现的假设:在1994年大学毕业之后像众多的同学一样,进入银行的传统存贷业务部门,谋一份安稳而平淡的差事,13年之后的今天,坐上支行行长或者业务负责人的职位,那么王纯此时此刻肯定难以拥有如此闲庭信步式的悠然自得,坐在典雅幽静的咖啡厅里将他10多年来有滋有味的投资理财经历娓娓道来。

      眼前的他,看上去并不十分显眼,除了身上的红色外套,丝毫感受不到张扬的气息。可是从外汇交易员到“金融超市”的理财咨询师,从送批萨的小时工到为自己打工的老板,王纯的财富之路一路走来风景绮丽,滋味杂陈。

      他一再强调,自己财富的积累有“运气”的大功劳,但事实上是因为没有贪念所以步步为营;他反复表示,能在浮躁的气氛中保持定力自己还做得不够,但随手携带的《Value》杂志就在印证他是如何崇尚价值投资而远离短线投机。

      听他讲10多年来的创富故事,就像是体验一次地理上横跨大洋两岸、视野中包罗万象的神奇旅程。

      机缘巧合淘得第一桶金

      上天似乎格外垂青于他。机会,成为王纯为自己的绮丽理财之路所做的第一个注脚。199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那年,跟身边众多的同学一样,他进入银行系统开始工作,但是不同的是,在例行的轮岗之后,他被分派到了资金营运部门,成为一名外汇交易员。

      这在当时是一个并不引人注意的部门,传统信贷业务才是银行的中枢。但是1994年正赶上我国进行汇率机制改革,王纯有幸成为为数不多的首批外汇交易员之一。在外汇资金部,他负责起招行上海分行的资金营运,管理的资金有1亿美金、7亿港币,一人身兼数岗,“接触了很多操作,这段工作经历给了我很多的锻炼机会。”

      1998年,王纯跳槽了,有了在荷兰合作银行任外汇交易员的半年经历之后,最后落脚在东方证券国际部。在这里任职期间,他为资本市场瞬息万变的风光所吸引,并就此开始了一个投资者的生涯。

      “淘到第一桶金有很多机缘巧合。”回忆起这段经历,王纯略带笑意。因为工作原因,靠着市场中不少机构打政策擦边球的便利,他开始投资当时并不向国内投资者开放的B股市场。

      “当时的想法很单纯、朴素,就是要买一些基本面比较好的股票,”他说,“B股股票的分红很高,即使股价波动上没有收益,那5%以上的分红总是拿得到的。”就这样,在B股指数40点的时候他把资产的绝大多数配置了进去,转眼到2000年底清仓时,点位已经攀升到200多点。

      机会,他再一次提到了这个念念不忘的财富推手。事先并不知道B股向国内投资者放开将引发一波行情,只是因为打算移民出国,王纯开始清仓,又是机缘巧合,他成功地在高位从B股中功成身退。

      朴素的投资理念又一次成就了他。因为对H股的上市公司看好,出国之后王纯将资金都转移到H股,同样是低位建仓。

      但是生活也不是时刻都能顺风顺水。移民加拿大初期,王纯也有过辛酸的谋生经历。初到异国,他曾经打工送批萨赚钱,为了一小时5加元的报酬和微薄的小费,从傍晚至清晨,开着自备的车子穿行在多伦多的冰天雪地中,“边开车边打手电看门牌,曾经有两次不小心甚至开到了沟里。”

      这份工作王纯坚持干了大半年,对于以往总是被机会青睐的人来说,其中滋味自不待言,但是他却认为,这是一段在国内难以体会到的经验,是一个砺练。

      2003年之后,王纯开始回国投资房地产,也一样遇到过挫折,并非处处受到运气垂青。沿袭了国外“我相信你是好人”的惯性思维,在最初购入了两套酒店式公寓时,他听信了房产开发商可以在办理产证时由“商铺”转为“住宅”用途的保证。当然,这种口头承诺最终未能兑现,他因此而承担了较高的税负。“新手总要交点学费嘛。”王纯淡然地自嘲。

      异乡投资试身手

      当年离开中国、正式开始加拿大的异乡求索之后,王纯白天的身份是一家小小的独立经纪公司的投资理财顾问,根据客户的情况来提出理财规划建议,他的很多理财方面的理念和技巧就是在那个阶段积累下来的。

      到现在提起这些理念,王纯还是信手拈来。“家庭的财产应该分为紧急备用资金、常规使用资金和养老资金三个部分。”他表示,目前国内个人投资者普遍以活期储蓄或者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方式来置备紧急备用金,“事实上可以利用银行的授信额度,在需要的时候随时到银行去贷,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做期限更长、收益更高的投资。另外,现在一个人同时拥有几张信用卡并不少见,但一般只是为了提前消费,而没有想到可以尽可能申请最高信用额度以备急用。”

      再比如保险产品应该首先购买生命、健康保障险等,分红只是抵御通货膨胀的一项附属功能,这也是王纯在做理财顾问期间种下的投资理念,至今他仍坚信不移。

      但是理财顾问并不是他的归宿,房产投资才是在国外期间王纯倾注精力更多的地方。顶峰的时候,他在加拿大同时拥有6套房产。

      “其实投资房产是有很多技巧的,”谈起房产投资心得,一直淡定的王纯终于流露出些许得意,“买什么样的房子、怎么买,都有讲究。”他加入了一个当地华人组成的投资俱乐部,大家互通有无,积极关注当地的破产房、离婚房和遗产房拍卖公告,以低价购入这些紧急待售房产之后再转手卖出获得差价。

      用房子赚房子并不是一件难事,这是王纯在房产投资多年后的一大感受。回国之后,这一战术再次帮助他积累财富。静安寺、中山公园,他手头的房子多位于热门地段,仅收取租金就为他贡献了不菲的投资回报率。

      有舍才有得。在加拿大的房产投资蒸蒸日上时,王纯并没有过多涉入他在中国时最拿手的投资———股票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了解有限、对市场把握不深是他能够克制住少碰当地股市的重要原因,一定有闲散资金需要处理时,他也只是购买简单易操作的与指数挂钩的基金产品。“我大量的时间都用来看房子、听投资讲座。”

      资本市场魅力最大

      在资本市场驰骋数载,王纯开始转型投资实业。2005年,因为家庭原因他决定离开加拿大回国,同时还带着帮助朋友的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寻找投资项目的任务。

      他曾经向该PE推荐过一家连锁卖场和一家太阳能芯片生产商作为备选项目,遗憾的是,尽管两家企业都有着很好的资质和发展潜力,最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成功与PE联姻。

      但这也间接促成了王纯自己设立起一家投资咨询公司,利用其在中国市场的根基,专为在国内缺乏人脉关系的PE物色投资项目。

      然而前述两个优质项目的牵线失败也让王纯开始反思他所充当的“桥梁”角色,“为什么我不能自己投资于这些有潜力的好项目呢?”不甘于受PE太多牵制的他,果断跳出中间人的位置,开始着手组建自己的实业投资公司。

      筹备之前,他为行业的选择考虑了很久,最开始进入视野的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消费品等。2005年,上海红枫叶航运有限公司成立了,之所以选择做航运物流,是因为据他分析判断,“目前中国的内贸外贸都发展很快,每年30%的增长率是轻而易举的。”从资本市场转型至实业领域,王纯自信自己有着不接触资本运作就直接进行实业操作的人所不具备的一些优势,比如更加了解资本市场的秉性、更容易做到讨资本市场的“欢心”。

      但是成功转型之后,对于“老朋友”资本市场他仍是“旧情难舍”。“我还是对于股票投资更有兴趣,那里是我最喜欢的地方。”王纯坚信,他很快又将重操旧业,不过这次他的胃口更大,他瞄准的是企业的收购兼并。

      这种执着的信念并非来自于闪念之间。早在1995年王纯股龄还短的时候,一次到四川旅游,他就长时间站在当地百货商店的柜台前,默数长虹和其他品牌电视机的出售数目。回去之后,他坚定地长线持有长虹股票,1997年,这只股票的出手价格已经涨到了成本的4倍。

      对于未来,王纯的计划是,待他的公司经营运作更加成熟之后,他要分出更多时间去研读资本市场,去跑上市公司,同时等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