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两会的政协新闻出版组讨论会上,中国日报社顾问、政协委员朱英璜对“崛起”一词的议论,赢得了满堂喝彩。朱英璜是这样说的--
“现在说崛起,还早了点。”“成就要宣传,但我们更要韬光养晦。日本在发展最快的时候,都从来不谈‘崛起’二字,都是谈危机和困难。中国人现在还没有到真富的时候,就开始大喊大叫了”。朱英璜委员甚至对“究竟什么是‘中国崛起’”,也挑起了“刺”,他认为,很多人认为“崛起”就是经济上有力量,这是失之偏颇的。“崛起”,不但包括经济上有力量,还包括政治上有力量,甚至更包括文化上有力量。以此观之,我们离“崛起”,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平心而论,我对“崛起”这个词是颇为欣赏的。总觉得它能给人一种特别的震撼力。因此,每每看到“崛起”一类的书刊和影视时,扬眉吐气的情感便油然而生。朱英璜委员的一席话,虽然不那么高调,却给人有一种“击一猛掌”的力道,是啊,在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当“日本制造”的产品横扫全球时,我们听到的是大和民族的那种苛责自己的声音:日本没有资源,日本如一叶扁舟飘荡在太平洋上,日本只有阳光和空气,日本的出路只有奋斗。所谓“大松博文魔鬼训练法”,就是那个时代日本精神的写照。居安思危,永远置自己于“不进则退”的境地,这种思维方式也应该溶化在当今中国人的血液中。
在两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撰写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长篇文章,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关注。温家宝总理在文章中又一次提醒,“ 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发展水平而言,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去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有了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很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我们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的政治生活日趋活跃,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权利得到了较好维护。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够健全,社会不公、贪污腐败等问题仍然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够成熟。所以,我国今天远没有走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至于整个社会主义的长远发展,那就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精辟指出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决不能掉以轻心。”这是 中国“当家人”对自己国家国情的真实把握,由此作出的务实判断就是:抓住机遇,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发展自己;在国际上坚持不扛旗、不当头。
这不是“做秀”,也不是“卖乖”,而是一种一以贯之的实事求是。不久前,在国内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亚洲乃至世界主要股票交易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大幅下挫时,国内有些市场人士惊呼:“黑色星期二是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的开始”。然而,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却郑重表示,中国股市总量比较小,国际化程度不高,所以,不可能说中国股市影响全球股市下跌。应该承认,尚福林的判断和温总理的提醒,本质是一脉相承的。
骄兵必败。因此,我们还远远没有到窃喜于“崛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