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时事·天下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不要怪吴敬琏“无情”
    不正视问题 比高房价本身更危险
    民族复兴需要教育投入打基础
    “区域经济”能否跑赢“利益博弈”
    金融资源效用最大化该从何处入手
    供电合同 不能忽略电力企业垄断因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民族复兴需要教育投入打基础
    2007年03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漫画:刘道伟
      □王杰

      

      与生产性投入相比,在教育等方面的投入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带来了更高的回报。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克曼估计,中国投资人力资本的回报率可能高达30%至40%。这还仅是直接的经济收益,如果考虑到教育对改善国民素质、增强社会和谐度及凝聚力的作用,回报将更为可观。

      因此,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都需要有足够的教育投入作为支撑。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1872年颁布《学法令》时就明确提出要做到“邑无不学之户,家务不学之人”。资料显示,日本在1910年就已经达到边远乡村教育普及的水平,当时的工厂企业管理人员中拥有本科学位的就已经达到47%。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日本的崛起。日本前文部大臣荒木万夫说:“从明治维新至今,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战后经济的发展非常惊人,为世界所重视,造成此情况的重要原因,可归结为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因此,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到20世纪末达到4%,但这个目标直到现在还没有实现。

      大国崛起是在竞争中崛起的,而取得竞争优势的惟一捷径就是提升国民的素质,培养大量人才。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投入。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各国教育投入占GDP比重平均水平就达到了5.2%,发达国家是5.5%,发展中国家是4.5%。而我国从1994年至今,绝大部分年份的教育投入占GDP的比例都低于3%。2005年,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约为2.82%。目前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4%的目标理应可以实现。

      相关研究成果表明,目前,发展中国家政府在这些基础设施上的投入比重已经过高,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抑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投入。

      今年两会上,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就财政工作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用于教育的财政支出,估计今年有望超过3%。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将大幅度加大助学金、奖学金的投入力度,完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财政部和教育部正就此进行制度设计。金人庆说,估计到2010年,我国用于义务教育的开支将达3000亿元。金人庆说,中国公共财政非常愿意为教育“买单”。但是,金人庆部长没有回答4%的目标何时实现这一问题。这说明,在财政分配过程中的博弈,依然会比较激烈。

      财政性教育投入不足,影响教育的发展是必然的。以教师工资拖欠问题为例,早在2005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沈士团指出,仅2004年1月至9月,全国新欠中小学教职工国标工资就有10亿元之多,累计欠发教职工工资高达163亿元。教育投入不足留下的巨大缺口,导致一些地方的教师流失现象严重,这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影响到国民素质的提升。

      综观世界各个发达国家,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教育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教育是大国崛起的基础,任何国家不能脱离教育而崛起。因此,我们对教育的投入应该继续加大,最起码,上世纪定下来的4%的目标应该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