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时事·天下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产权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两会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两会特别报道
    薄熙来:中国不追求大额贸易顺差
    民盟中央建议调整国际贸易战略扶持金融产业走出去
    政协委员建言  推动国际收支平衡
    多提“和谐” 少唱“盛世”
    贸易顺差对我有副作用 出口要靠产品竞争力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贸易顺差对我有副作用 出口要靠产品竞争力
    2007年03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燕生(右)作客本报两会报网互动演播室 杨威摄
      □本报记者 薛黎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昨天作客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第一演播室,就“两会”热点话题“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解析我国外贸形势,他表示,我国要减少贸易顺差任重道远,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出口是本”,出口要靠产品竞争力,中国企业打下这个江山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贸易顺差引发能源、资源短缺问题

      主持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写入年度主要发展目标,请您谈谈这个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已经达到什么严重程度?

      张燕生: 从经常性项目看,1990年至今17年间,只有1993年我国货物贸易是逆差,其他年份全部都是顺差;而服务贸易主要是逆差。国际收支中经常项目的差额实际上就是实际资源流动的差额,也就是说17年间有16年是顺差,实际资源输出是大于输入。这样就会产生两个副作用,一个就是长期输出就可能会产生贸易摩擦。另外一个方面就是长期的实际资源的净流出作为一个能源相对短缺的国家,会加大我们能源资源的紧张状况。

      从资本项目来看,我国的资本流入是大于流出的。在长期的贸易和资本项目都是顺差的情况下,外汇储备就会多,储备多就必须要买国外的国债或者金融债或者是对外投资,这样一来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的量就会惊人地大,外部的不均衡已经非常显著。

      探讨外汇资产民间持有改革

      主持人: 现在我们比较多的媒体在宣传说要缩小贸易顺差,但是这会带来资本项目下的平衡吗?

      张燕生: 资本项目的平衡可以通过证券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实现。同时对外直接投资也是一个方式,变成在海外投资设厂,当地生产,当地设计,当地销售,甚至用当地品牌,这样贸易顺差就可以部分转移出去了。这样既可以实现贸易顺差的减少,同时资本项目顺差也会减少。此外,外汇储备资产,如果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外汇资产从央行持有,变成民间也可持有,变成政府其他部门可持有,这样你就会发现,不但贸易顺差会减少,而且外汇储备资产也会下降。

      过时政策需要全面调整

      主持人: 除了鼓励企业对外投资,要达到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的缩小贸易顺差这样的目标,您觉得今年政府还会有一些什么样的调控措施呢?

      张燕生: 改革开放到今天,我觉得重要的还是要解决我们的一些政策、机制、体制、战略这些方面的问题。过去很多的政策都是在缺土地、缺资金的约束下制定的,而且有些措施是临时性的。比如1994年制定的外汇资产央行持有的政策,这是当时保守的汇改政策,今天想让老百姓持有外汇已经很难了,因为人民币在升值了。所以类似不合适的政策需要调整。

      出口方面:一是竞争力的标准要提高,也就是说出口的质量和效益,竞争力是很重要的。中国下一步出口的结构更多是转到竞争力,而不是因为我们的退税等产生的出口,也不是因为国内的生产过剩而产生,而完全是应该在一个竞争的平台上,选择一些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口的时候,包括进口时要限制那些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的产品。三是出口增长方式、贸易方式也需要调整。 我国的出口产品中50%以上是加工贸易,加工贸易里面有80%是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而且加工贸易在中国配制的工序和环节是比较低技术的,所以这个转型很是重要。四是出口结构,目前我国29%的出口是高新技术产品,但是这个29%里面有90%是外商投资生产的,就是说虽然我们国家出口的产品里面有一些高技术的,但是并不是自主品牌技术。

      进口方面,美国、欧洲和日本相对来说还比较高端,因此我们跟这些发达国家的贸易结构是互补型结构,对他们的高技术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中美战略对话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解决这个高技术进口的问题,对减少贸易顺差很有利。

      人民币升值只是配合措施

      主持人: 来自国际舆论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是否还要纳入我国缩小贸易顺差的手段呢?

      张燕生: 人民币汇率只是一个价格因素,而中国是一个半货币、半市场、半工业化、半成长性的经济体,想用价格来达到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我认为是很困难的,因为贸易和产品结构的变化是最慢的,如果很快调整汇率价格,而贸易和产品调整很慢的话,就可能会产生对经济平稳增长的格局的破坏。人民币汇率不能很快实现我国贸易的均衡,反而会给我国经济带来很多问题,在这个情况下考虑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就只能配合使用汇率机制,更有利、更根本的方式还是要实现产品、贸易结构的升级。

      (专访视频详情请点击中国证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