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6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成功实施背景下重启境内IPO筹资以来,香港H股公司回归境内A股市场发行上市已成为境内A股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统计,2006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5家公司中,有7家属于H股回归,约占新上市公司总数的一半,其中大盘蓝筹H公司占据回归行列的主体,如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工商银行,大唐发电,广深铁路,中国人寿等。
今年H股“海归”更精彩
进入2007年,H股回归有望更加精彩纷呈,不仅表现在H股回归数量上会更多,而且回归队列里非中央直属企业、非“国”字号的中型绩优H股公司的数量和比例将增加。此外,红筹股公司的回归也已列入议事日程。据统计,截至2007年3月8日,登陆香港的H股公司共有141只,其中已存在A股的H股公司仅39家,这其中仅招商银行和中兴通讯是先发A股后发H股的,其余37家均为H股回归A股或两地同时发行。香港红筹股公司共有89只,除去以控股形式在境内上市的中国联通,这样尚未在A股上市的香港H公司和红筹股公司还有190家,这将是2007年涌现优质H股公司和红筹股公司回归潮的基石。
“海归”提升A股市场地位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上看,随着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与经常项目下全面开放的深入,内地资本市场已日益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项目下逐步开放的压力日益增大。在此情况下,H股或红筹股公司的回归不仅提高内地资本市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更可在未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中起到重要作用。更何况,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内地资本市场已构建了较好的制度基础与充裕的市场容量,从中国人寿到平安保险的海归发行,从8000亿到1.1万亿冻结资金和发行市盈率屡创新高,A股市场在平稳接纳海归股的同时,也提高了其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让中国普通投资者充分分享中国经济增长成果及缓解当前资本市场流动性过剩问题等,因而受到政策支持与鼓励。
“海归”可实现多赢结果
从海归企业自身动力上看,回归A股后,将可充分利用内地、香港甚至欧美市场进行跨市场资源配置以获取更大发展空间,通过增设内地资本市场窗口丰富竞争与发展策略,谋求更大程度上的中国代表性与行业领先地位。特别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A股市场流动性充足,估值相对较高,股权分置改革后海归公司的境内非流通股股东股份将可流通,种种利好因素推动H股及红筹股公司的回归潮。实际操作中,H股公司“海归”至内地A股市场作IPO筹资,通常会产生多赢的结果,形成A股股价与H股股价的良性互动,并大都容易获得国际知名投资银行的正面评价。
当然,在实际执行中不仅回归模式的流程设计与结构安排至关重要,而且基于对境内外两个市场深入理解、服务积淀、市场网络、定价水平基础之上的跨境沟通协调作业能力与执行力更为关键,它时刻挑战海归企业及其承销团的创新智慧,并使得在回归潮中能够打造高质量跨境综合性服务平台的投资银行团队更易获得海归客户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