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天下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版
  • A9:专版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公司调查
  • B8:书评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内地银行机构 应减贷加息防止投资过剩”
    复活悬疑 海发行清算仍在进行
    汇丰交行达成“增持”共识 方案待批
    花旗:年内增持浦发银行股份
    江苏民企抱团进军金融业 保险成试金石
    泛海集团所持5.7亿股民生银行解冻
    华毅安:友邦在华寻求渠道突破
    恒生银行呼吁 改善内地银行业经营环境
    华宝信托再推结构化产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花旗:年内增持浦发银行股份
    2007年03月1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浦发倾向增发方式而非大股东之间转让

      □本报记者 张若斌

      

      昨日,花旗集团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施瑞德在上海向记者透露:花旗集团一直与浦发银行保持着紧密合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对浦发的股份增持。浦发相关人士对此回应道,双方正就增持事宜进行协商,目前倾向于向花旗增发股份的方式,而不是采取大股东之间转让的方式。另外,此事还有待管理层批复。

      目前,花旗集团持有浦发银行3.78%的股权。根据之前两家银行签署的协议,花旗承诺在2008年前,增持浦发股份至政策允许的上限19.9%。2002年,花旗入股浦发5%,该持股比例在浦发一系列股改、增发后,降低到目前的水平。

      事实上,花旗与浦发的合作近年来一直在顺利进行。以该行信用卡中心为例,在花旗派出的浦发信用卡中心首席执行官曾宽扬的领导下,浦发与花旗合作发行的信用卡在卡均交易量等指标,都有不俗表现。

      但是,在对公业务方面,花旗高层似乎并无于浦发或广发有任何的合作计划。花旗商业银行部总经理张之皓表示:“随着如今结算手段的电子化,企业银行业务的发展已经几乎不需要银行营业网点了。客户的资产管理可以通过电子转账,贷款申请与谈判,可以由银行客户经理上门———对公业务并不如个人业务那样需要大量的营业网点。2006年商业银行部的业务增长了数倍,主要依靠的是新老客户之间的互相介绍。”他还表示,商业银行部目前并无与浦发或广发有任何的业务渗透。

      有业内人士表示,花旗银行的对公可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针对微型企业的个人金融部、针对中小企业的商业银行部和针对大型企业的公司金融部。产品线长、客户层次丰富、坏账率比较低。相比之下,浦发银行前十大客户基本上都有政府背景。这种经营方式,虽然客户群稳定,经营收入稳定,但未必能适应全面开放后竞争加剧的企业银行市场。在花旗增持拿到更多的话语权后,两家银行能否在企业银行经营风格方面进行磨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