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过后,新基金“一发一百亿”成了常态,原本两极分化的单只基金首募规模开始逐渐走向平均化。业内人士指出,基金规模的平均化对基金管理人既是挑战也是机会。这可能使得基金公司在管理能力、投研能力、风险控制方面的差异进一步显现出来。
单只规模趋向平均化
年后,从建信基金公司发行的建信优化基金开始,到长城久富、信达澳银领先增长,再到汇添富成长焦点、中海能源策略,一直到昨日提前结束募集的华富趋势成长基金,连续6只基金,连续6个近“百亿”。一夜之间,“百亿”似乎成了基金首募规模的标杆,不管公司新老、也不论管理规模大小,只要发行,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冲“百亿”,否则大家就觉得市场“不正常了”。
回头看看刚刚过去的2006年,基金发行市场一直是贫富不均的。年初时,部分小基金公司发行的基金首募规模都在3、5亿份左右,有的甚至为了2亿份规模的基金成立底线而努力;而大一些的公司靠着品牌的影响力、厚实的股东背景或是强大的渠道营销能力或是过往的优秀业绩,其发行规模都要远远好于小公司。即使是在去年基金发行市场异常火爆的11、12月份,有的公司能发100多亿,但有的公司仍然只发行了4、5个亿。
而今年以来,在投资者热情不减、基金公司限量发售的双重刺激下,单只基金发行规模却在走向平均化。
资产规模对业绩影响明显
究竟多少规模才比较合适并无明确的定论,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基金资产规模对基金业绩有着明显的影响。
以2006年以前成立的偏股型基金为例,将2005年末和2006年末基金净资产的平均数作为单只基金的平均规模来考量,统计显示,2006年净值增长率靠前的股票型基金以两种规模的基金为主,一种是30亿左右的基金,比如景顺长城内需增长、上投摩根阿尔法、上投摩根中国优势基金,这几只基金的平均资产规模都在26亿到30亿之间;另外一类是平均资产规模在15亿左右的基金,比如华夏大盘精选、汇添富优势精选、易方达积极成长等。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规模处在两端的基金业绩明显不如规模适中的基金。统计显示,平均资产规模在2.5亿元以下的7只股票型基金2006年度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6.26%;平均资产规模在5亿元以下的9只积极配置型基金2006年度的平均净值增长率为77.55%,均远低于两种类型基金的平均表现。不过,大型基金的表现比迷你基金相对还是要好一些。
应考虑实际管理能力
由上述现象不难看出,无论如何,基金发行规模一刀切是不太合适的。业内人士指出,基金发行上限应考虑公司实际的管理能力,人才储备情况、投资研究能力,如果一味地追求规模可能会对基金的业绩造成一定损害。近段时间以来,不少业绩优异的基金,像上投摩根、华宝兴业旗下的部分基金都相继主动暂停了申购,也是考虑到规模过大不易运作的因素。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基金规模平均化对一些小基金公司来说又是一个机会。事实上,一些小基金公司本身的投资能力并不差,但由于受制于股东背景、品牌知名度等其他因素,在基金发行上一直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业内人士认为,在单只基金规模平均化的背景下,孰强孰弱可能才会真正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