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两会特别报道
  • 9:观点·评论
  • 10:财经新闻
  • 11:环球财讯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9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9版:观点·评论
    不要搞“打到底线的竞争”
    房价成本公开有利于抑制投机
    “确实不应该”收的 查询费何不叫停?
    加息:幅度不会大 次数不会多
    预算报告审议形同虚设 根子在于没公开
    理清股东账户:打击非法庄家当务之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预算报告审议形同虚设 根子在于没公开
    2007年03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邓聿文

      

      近年来,每年的两会上都有人大代表反映预算报告看不懂,今年自然也不例外。在日前广东代表团全体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邓明义就很不客气地指出:每年大会安排审议《预算报告》都形同虚设,且财政预算无论是数据还是用途都不具体,“代表看了等于白看”。

      邓明义的批评是尖锐的,它直指目前政府预算中久已存在的一个痼疾,即预算不公开、不透明。

      公开透明是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现代预算之所以叫公共预算,就是预算必须是公众参与、提供公共服务,并向公众公开,公众可以监督的。因为政府财政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纳税人有权知道政府把钱花到了什么地方,钱花得是不是合理。如果政府支出都掖着藏着,生怕老百姓知情,谈何监督?所以,必须将每年的预算编制和使用情况向社会公开,不但应该向两会的代表和委员公开,还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开。

      预算公开不仅是政府的义务,也是法治政府所必须。建立法治政府最关键的是依法治财。政府的一切活动都以钱为依据,没有钱政府就寸步难行。而一些政府权力的滥用大都与滥用财政资源有关。像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批评的“行政费用过高”现象,以及每年审计中央预算执行情况查出的一桩桩触目惊心的财政问题,都与财政资金违法使用有关。出现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预算执行的透明度还不够,缺乏媒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到目前为止,政府的财政很大程度上还是机密财政。不要说老百姓,就是人大代表也不见得了解多少。邓明义的抱怨就是一例。从每年的两会看,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政府向人大提交的预算报告非常简单,甚至一页纸就可全部列完,代表只知道教育要用多少钱、医疗要用多少钱,却不知道它们分别要花在哪里,怎么花。

      如果说,政府的预算内支出还看得见,预算外支出和制度外支出则完全是一个“黑洞”,人们根本不清楚它们是怎么使用的。因为它们并未纳入国家预算。而这部分资金数额巨大,在有些单位,甚至比预算内资金还多。

      可就是这样一种情况,每年的两会都没有安排专门时间来审议预算报告。预算报告的审议,是跟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同时进行的。不仅如此,从去年开始,还借缩短会期,提高会议效率的名义,索性把计划和预算报告的议程都取消了。结果可想而知,代表们只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根本没人提及预算报告一个字。

      预算报告的不公开,必然会产生腐败行为。而要从根本上杜绝各类预算“黑洞”问题的发生,防止预算腐败行为,就必须将各项公开的监督寓于财政预算的全过程,这就必然要求预算公开。从世界许多国家来看,预算公开也是常例。公民可以免费或者支付工本费后向政府索取预算信息,现在有的可以在网上查询。我们也要逐步做到政府预算收支计划的制定、执行以及决算的形成等过程都向社会公开,让老百姓知情,方便人大代表开展审查和监督;在公开的同时,进一步细化预算,将所有的预算指标都核定到具体项目,使大家清楚要办哪些事,用多少钱,怎么用钱,做到责权钱相统一。

      随着人大代表参政议政能力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求提高预算透明度、扩大预算公开性的呼声将会越来越高。今年1月,国务院通过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将颁布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公开财政预算。只有预算公开化,而且必须公开化,才能有效接受公众和社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