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两会特别报道
  • 4:两会特别报道
  • 5:两会特别报道
  • 6:两会特别报道
  • 7:两会特别报道
  • 8:两会特别报道
  • 9:观点·评论
  • 10:财经新闻
  • 11:环球财讯
  • 12:专版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专栏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信息披露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指数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理财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1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2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2版:焦点
    中信证券去年大赚23.71亿
    上市公司治理有望跃上新台阶
    优质国资上市“先内后外”试验悄然进行(上接封一)
    2007年A股并购重组主旋律: 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认购资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信证券去年大赚23.71亿
    2007年03月1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郭晨凯 制图

      □本报记者 李剑锋

      

      尽管今年初中信证券就已经发布公告称,去年净利润升幅预计超过450%,但公司今日正式披露的年度报告还是让许多人的眼前为之一亮。2006年,作为证券业龙头,中信证券实现净利润23.71亿元,同比增长493%,每股收益达到0.80元。公司同时推出了每10股派现金2元的分配预案。

      去年,中信证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32亿元,同比增长535%。截至年末,公司总资产达到636亿元,股东权益123亿元,非合并报表净资本达到105.78亿元。从具体收入构成看,经纪、投行和自营等三大业务仍占据了大半河山。

      经纪业务方面,中信证券及控股子公司当年A股代理交易额达到12347亿元,市场份额6.75%,而基金和权证交易的市场份额也分别达到了7.79%和6.37%。公司总计实现手续费收入27.97亿元,同比增长773%。投行业务方面,公司实现证券承销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429%。而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中信证券的自营业务出现了较大程度增长,其中,股票自营规模接近40亿元,收益10.54亿元,合计自营规模59亿元,收益13.31亿元,当期自营证券差价收入11.33亿元。

      与此同时,中信证券的创新业务也得到了较快发展。受托资产管理方面,实现收益3502万元,同比上涨了140.60%。衍生产品交易方面,公司共创设了5只认购权证,8只认沽权证,创设总量达到3.98亿份,占当年权证创设总量的16%,市场份额排名第一。

      谈及今年的发展,中信证券董事会表示,一方面,公司将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建立国际化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另一方面,将重点推动买方业务实现根本性的突破。目前,公司呈现卖方业务强、买方业务弱的格局,整体资金运用效率还比较低,资产规模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2007年,公司将努力吸收国际和国内市场中的顶尖人才,积极开拓买方业务,提高公司证券投资的收益率水平,从而把公司资产规模优势转化为业务优势,最终转化成为利润优势,以平衡公司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

      另外,在年报审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将中信建投因历史问题形成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缺口列入了强调事项。对此,中信证券表示,该事项不会导致公司经营期内经营成果的盈亏性质发生变化,消除该事项及其影响将取决于华夏证券清算组对需收购的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及个人债权的甄别确认工作,以及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收购工作的进度及结果。

      中信证券细说新会计制度

      利润、股东权益与证券市场波动关联度提高

      □本报记者 李剑锋

      

      根据财政部的规定,上市公司应从2007年1月1日起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在年报中,中信证券详细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首先,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金融工具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现行政策是采用成本和市价孰低法,实行新制度意味着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和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浮动盈亏将分别计入损益和股东权益,对公司的利润和股东权益造成影响的同时,提高了公司利润和股东权益与证券市场波动关联度。在中信编制的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约增加股东权益2亿多元。

      第二,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的规定,公司将现行政策下对子公司采用权益法核算改为按成本法核算,因此将减少子公司经营损益对公司当期投资收益的影响,但并不影响公司合并财务报表的结果。

      第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公司对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投资性房地产等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年度将不得转回。

      此外,中信证券还从投资性房地产、所得税、合并财务报表、固定资产等方面阐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中信证券主要财务数据

      单位:元

    项目            2006年             2005年            本年比上年增减%    2004年

    主营业务收入    5,831,835,876.81    918,312,643.26    535.06             813,904,781.14

    利润总额        3,249,908,478.54    379,498,514.63    756.37             215,815,164.75

    净利润         2,371,040,863.82    400,041,572.70    492.70             165,685,280.91

      资料来源:中信证券2006年年报

      证券业将再写辉煌

      □本报记者 李剑锋

      

      中信证券今日披露的年报再度让投资者深切感受到了2006年流金岁月。而种种迹象显示,2007年,蓬勃发展的证券行业将再写辉煌。

      2006年,证券市场环境全面好转。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以及上市公司盈利的复苏,A股市场迎来了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上证综指数从2005年底的1161点,上升到2006年底的2675点,上涨130%。同期,A股市场总市值从3万亿发展到9万亿,增长了近200%。

      在此基础上,经历了综合治理的证券公司迎来了高速发展。有关统计显示,2006年证券业彻底扭转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九成以上的券商实现了盈利,全部证券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约为600亿元,较上年增长了一倍左右,净利润总额达到255亿元左右。从利润构成看,目前经纪业务对盈利的贡献率约为60%左右,而经纪和承销两大传统业务对盈利的贡献率则达到70%至80%。与此同时,在一些创新试点券商中,权证等创新业务逐渐崭露头角,对盈利的贡献度逐渐增强。与此同时,以中信证券等为代表的创新类券商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证券业第一梯队。2006年,创新券商总计实现净利润超过160亿元,占所有券商总利润比重63%。

      而今年以来,沪深证券市场交投持续活跃,券商佣金收入进一步大增,同时,随着上市融资需求的增加,证券公司投行收入也节节攀升。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预计,今年中国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额有望达到18至20万亿元,券商的佣金收入有望超过650亿元,较去年增长一倍以上,仅此一项,就已接近去年券商的营业收入总额。此外,在金融企业和“海归”大盘股密集登陆,以及中小板快速扩容的双重推动下,今年券商的承销业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经纪业务和承销业务的持续发展,将成为券商盈利持续增长的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目前已披露2006年未经审计年报的50家券商中,招商证券、国泰君安、中金公司、西部证券等13家已连续三年实现盈利,而光大证券等7家券商也已连续两年盈利。今年,随着券商借壳上市的逐步推进以及IPO的陆续展开,券商板块有望迅速壮大,在A股市场拥有越来越强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