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两会特别报道
  • 3:两会特别报道
  • 4:财经新闻
  • 5:证券
  • 6:金融
  • 7:产业·公司
  • 8:上市公司
  • 9:专栏
  • 10:环球财讯
  • 12:专版
  • 13:专版
  • 14:信息大全
  • 15:信息大全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1: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T1:大智慧
  • T2:大智慧
  • T3:大智慧
  • T4:大智慧
  • T5:大智慧
  • T6:大智慧
  • T7:大智慧
  • T8:大智慧
  •  
      2007 年 3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T1版:大智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1版:大智慧
    [沙牛家书] 中国股市会越来越好
    当前股市不存在严重泡沫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博客风云榜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首席分析师·股市让黑嘴走开
    2007年03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搭积木游戏与暴跌行情

      应健中

      这波进三退二的碎步行情发展到现在,距3049点的历史最高点仅一步之遥,这行情犹如小孩玩的搭积木游戏,搭时小心翼翼,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一栋房子搭成,突然倒塌了下来,游戏只得重新开始。如果你打开上证综指的K线图看看,近一个月来,一根根小阳线小心翼翼地往上攀登,而且攀登得好累,每天也就几点、十几点地上行,但一旦上证综指跨上了一个台阶之后,突然有一天一根大黑棒从天而降,将无数根小阳线全部吞没。

      如今上证综指又兵临3000点城下,再度创出新高似乎没有什么悬念,距3049点的最高指数位只有100点左右,区区3%左右的涨幅,只要拉高几只指标股,就可攀上历史高峰。上证综指再度创出新高之后,这种搭积木的行情是否还会重演,再度发生股价和指数的崩塌行情,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依笔者之见,这种行情很有可能重演。

      在目前碎步向上的行情中,市场上出现了投资主体的大转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涌进和冲出的“围城”现象。近几个月来,冲出股市的是那些“小非”和“大非”们,这批股票关在“棚”里已经有许多年了,丰厚的盈利使他们一个个“越狱”落荒而逃,这对市场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影响市场。然而,冲进股市的人似乎比涌出市场的力量更大。你看,尽管大盘宽幅震荡甚至暴跌,却丝毫不影响新股民和新基民的入市热情,近期开户数创下历史新高,特别是渴望买到基金的人们似乎成了“饥民”,对基金“饥不择食”,只要有新基金发行,多大的规模都会一抢而光。这种外面的人拼命冲进去、里面的人拼命冲出来的资本“围城”现象,是形成如今的宽幅震荡的直接原因。你看新基金建仓是如此的小心翼翼,而“小非”、“大非”们的出货却是如此的坚决,这也导致股指上行的小心翼翼,每天几点、十几点地爬行,而坍方下来却是一天阴线吞没几天阳线。

      股市的“围城”现象还会持续下去,特别是在大盘逼近历史最高点的敏感时期,涌进和冲出的频率还会加快,这从近期市场成交量始终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可以得到佐证。涨得千辛万苦,跌起来却酣畅淋漓,这是近期市场的一个特征。一根长黑棒往往会将许多根阳线全部吞没,在这样的市场上,操作的难度明显增大,踏得准节奏,今年的盈利是很大的;但一旦节奏踏反,就会被市场正反耳光反复抽,三下两下就会使资金大幅缩水,尽管股市依然行进在牛市的康庄大道上,但个人的资金卡却在走熊,采用这种操作方式的人可能要比在大幅震荡中捂股不动的人输得还惨。

      (本文作者为著名市场分析人士)

      今年股市格局的五大积极转变

      李志林(忠言)

      大多数投资者一定会有一个感觉,今年选股好选了,机会增多了,跑赢指数容易了,对后市的信心更足了。此何故也?因为今年股市格局出现了一系列积极的转变。

      转变一:由“二八”现象的指数型牛市转变为“八二”现象的全面牛市。2006年,由于大盘股群体翻倍,使上证综指虚涨130%,但八成中小盘股仅上涨50%-60%,大多数投资者盈利甚微。但今年以来,四大权重股跌幅达30%-40%,将虚涨的指数“退耕还林”,大多数交易日呈“八二”现象,上证综指仅上涨10%左右,但中小盘中低价股上涨60%以上,3元股已消灭,4元股所剩无几,价值中枢迅速抬高,广大投资者补享了去年所未获得的成果,投资积极性大增。这才是真正的牛市、健康的牛市。

      转变二:由单边上升市转变为波段市。由于去年呈单边上升市,市场普遍看多,大有直奔3500点、4000点之势。今年出现1·31、2·27两次暴跌后,多空争论激烈,风险意识加强,大多数投资者对指数过快上涨感到担忧,时时提防突如其来的暴跌。日K线图清晰地呈现三个波段的震荡整理态势,充分体现出今年股市是在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转变三:由“大盘股溢价”转变为“小盘股溢价”。去年机构凭借财大气粗打出了“大盘股就应溢价”、“大盘股市盈率就应比小盘股高”的旗号,将工行和中行炒到50倍-60倍,把中国人寿炒到200倍,抬高了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遭到了经济学人士“泡沫论”的讨伐。今年以来,主力机构变换了策略,通过打压大盘股、抑制指数上涨,挤出大盘股泡沫,转而投向中低价的中小盘股。指数迄今仍在3000点以下“慢磨”,但已有100多只中小盘股涨幅达100%—150%,指数却上涨得不多。小盘股业绩的成长性和股本的扩张性大大超过大盘股,压住指数赚个股几成共识。

      转变四:由“唯市盈率论”转变为关注动态市盈率和外生成长性。长期以来,唯市盈率论颇有市场,年初盛行的“泡沫论”其实犯了两个常识性错误:一是以上市公司2005年业绩计算市盈率,忽视了2006年业绩的大幅增长;二是以沪深股市平均市盈率与境外股市几十只样本股市盈率作异类比较,成为笑柄。但今年以来,市场一举冲破了“唯市盈率论”的紧箍咒,一方面认识到股改后大股东的利益诉求已由原来的上市公司净资产转向关注上市公司的业绩、股价及市值,从而预期2006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增,市盈率大降;另一方面,股改后将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注资整合、做大做强作为今年的首要任务,从而大力追捧有外生成长性题材的上市公司,无视其现在的市盈率。最典型的今年ST指数由839点涨到1496点,涨幅高达78%,成为今年涨幅最大的板块。由静态到动态,由内在成长性延伸到外生成长性,这是市场投资理念的进步。

      转变五:由唯指数是从转变为个股特立独行。以往市场以指数涨跌判断大盘的好坏,齐涨共跌,追涨杀跌成风。但今年以来,不少优质股、高成长性股、股权投资股、资产重组股、收购兼并股、注资整合股经常在大盘下跌甚至暴跌时特立独行,逆势走强。使轻指数重个股、选好个股、长线投资这些成熟股市的投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五大变化构成今年股市的主流热点,谁尽早把握这个方向,谁就是今年股市的大赢家。

      (本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企业与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

      莫让股市成为“消息市”

      桂浩明

      近来股市很活跃,每天都有大量股票上涨,其中不少是直奔涨停。从表面看,这是很不错的现象,但客观而言,这种状况很是让人不安。

      为什么这样说呢?近期上涨的股票,业绩差的甚至是连续几年亏损的和股改难度很大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以致人们打开涨幅排行榜,会看到不少S股、ST股以及S*ST股的身影。当然,不是说这类股票不能上涨,只要有充分的理由,比如业绩出现了拐点,由下跌变为上升;进行了资产重组,被注入优质资产;公司被借壳,脱胎为一个新的优势公司等等,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这些股票的上涨是理所当然的,也充分体现出股市的价值发现功能。事实上,的确有一些类似的公司已经或者正在经历巨大的变化,其股价的被重新挖掘是市场的一种理性选择。但问题在于,从目前看,真正属于这类情况的股票并不多,大量绩差股的上涨实际上主要是由于传闻而炒起来的。事实上,现在的股市很有点“消息市”的味道,各种传闻不断,一会是这家公司的大股东要注资了,一会是那只股票将被某某券商借壳了。这些传闻都不是来自正式的渠道,但依靠现代传播手段,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广泛的传播,在市场上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于是,这些股票也就纷纷大涨。有人将这种行情称之为题材股行情,因为其上涨的理由是存在某个题材。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消息股行情,什么股票有消息,什么股票就涨。

      然而,这些消息大多是不确切、不可靠的。这样,就迫使上市公司在股价异动、传闻四起的情况下不得不发出澄清公告,表示没有这回事,有的甚至还表示要对传播不实消息的人提起诉讼。尽管如此,收效却甚微。在发表澄清公告的时候,股价早就上涨了很多,有的澄清公告未必能够抑制股价的上涨。有的人抱着宁信其有的心态,热衷于对莫须有题材的炒作。

      这种炒作的后果是什么呢?有一定短线操作技巧的人也许的确能从中获取高风险收益,有时这种收益可能还不小。但毕竟最后要有人来为此埋单,传闻彻底破灭时,会在高位套住很多来不及卖出股票的人,他们的损失将是比较大的。事实上,过去的市场上已出现过不少这样的例子,这种状况在时下再度出现,表明市场上的投机气氛还比较浓厚。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关键的一点就是不能让股市成为“消息市”。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投资者的理性意识,提高他们的辨别能力。有了理性投资意识,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就不会盲目地仅凭不确切的传闻就参与炒作,辨别能力的提高则能对传闻作出准确的判断。事实上,目前很多传闻在内容上就存在逻辑上的矛盾,虚假色彩很突出。如果从一开始就能看出其不合情理之处,大家都主动回避这样的股票,“消息市”也就无从形成了。当然,对于不实传闻的出现,还要依据有关制度进行追查,从源头上阻止股市成为“消息市”。只有这样,股市才有可能在理性意识引导下持续平稳地发展。

      (本文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以趋利避害的态度面对股市

      文兴

      股市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人们都很清楚,但对股市的爱憎感却因时而异,尤其是在大熊市与大牛市之时,人们所表现出的对股市的态度可谓有天壤之别。

      十多年前我国内地开设了股市,它犹如阿拉伯神话中的“神灯”那般神奇,记得十多年前,一位在中学任体育老师的朋友借认购证的机遇,买了当时人们所不敢想象的大房子,告别了辛苦的教学工作,住进了令人羡慕的高档小区。人的面貌也焕然一新,原先的同事和学生见到他,很难认出他就是那个总是穿着运动装的体育老师,股市给他带来了幸福生活。

      这是一个在股市大潮中抓住机遇的人,现在的一些财富榜中依稀还能见到这样一些人。当然,就是机遇一般的朋友,也能在其家里看到因股市获利而添置的家用电器、交通工具等,总之,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离不开股市了———住的房子是上市公司建的,管理小区的物业公司也是上市公司的下属机构,用的电是上市公司供应的,室内所有的摆设几乎都离不开上市公司,股市已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

      但与任何事物一样,有阳光照到的一面,必定也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且不说历史上的熊市,仅以刚刚告别我们的熊市看,在千点之前,也有许多令人辛酸的故事,当然,这些故事都伴随着资产蒸发、家庭裂痕而消逝。

      在热火朝天的牛市中谈股市的阴影显然是不合时宜的,但只要看看那些当初风光一时的证券公司们,生存到现在的少之又少,这至少能够证明股市的杀伤力。个人的遭遇与证券业曾经历的萧条相比,完全不值得一提,但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现实。

      如今“十年牛市”的口号已深入人心,但2月27日的大阴线还是让人们看到股市不仅会为我们的财富添砖加瓦,也会令人心跳不已。

      好在人是会学习的,不仅会学习别人创造财富的经验,也会学习他人抵御风险的经验,这样的话,以趋利避害的态度面对股市,我们就会常常面带幸福的笑容。

      (本文作者为上海杰兴投资总经理)

      不能以习惯思维看待期指交易

      陆水旗(阿琪)

      股指期货即将推出,期指开设后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该采取怎样的操作策略等,已经成为所有投资者面临的新课题。

      大盘在2600点-3000点之间已经闷战了近三个月,形成了上下两难的格局。2·27暴跌时800多只股票跌停板、连续好几个交易日数百只股票涨停板都没能打破这个盘局。股指期货开设后,市场的交易机制将由单边变成双边,大盘有望借此机会打破盘局。

      股市的现货交易是非零和游戏,因为有公司利润的增长,有公司的年度分红,有要约回购,甚至曾有对价的红利。期货交易则是完全的零和游戏,多空两方的盈利必然建立在对方的亏损上,在这个零和游戏的机制下,很多时候多方或空方形成的期货行情往往是非理性的,在零和游戏的机制下,一方要达到盈利的目的,最简单和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迫使对方爆仓后认赔出局。2500点是行情的铁底目前几乎已成为市场的共识,在只能做多的单边交易机制下,这或许能成立。但在期指开设后的零和游戏机制下,若坚定地认为2500点是铁底,将是很危险的。同样,认定大盘某些点位是头部也是很危险的。

      期指推出之后,最关心其的必然是股市现货交易的投资者,未来参与期指交易的投资者也大多来自于现货市场。然而,我们从期指模拟交易中发现,受习惯思维的影响,不少投资者参考现货行情进行期指的模拟交易。期指开设后,这种现象可能仍会存在。对此,投资者应注意的是,期货价格是对合约到期日现货价格的预期,期货价格对现货价格起到指导作用,即期货价格要先于现货价格,更合理的应该是参考期货价格进行现货交易,而不是本末倒置。

      不少投资者以为期指开设后可以做空了,认为无非就是在大盘涨高了或涨多了后去做空。然而,这里有个战略、战术与技巧性的抉择问题,因为股市行情的总趋势永远是向上的,即使不考虑任何内外部因素,市场的成本只会越来越高,而不会越来越低。即使泡沫破灭了十几年后,日本股市行情的新底部仍比泡沫行情启动时的底部高。因此,在期指交易上适时做多是战略或战术性的,适机做空只是战术性的或是技巧性的,策略的主次不能混淆,更何况A股未来几年内的牛市趋势仍较清晰。

      期指推出后会改变交易机制,这必然会引发资金流向、资产结构的重新配置。因此,期指推出初期未必会引起行情的轩然大波,但市场秩序、行情结构可能会有一个凌乱的过程,走势可能会无序震荡。难以把握的投资者不妨观察一段时间。

      (本文作者为证券通专业资讯网首席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