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公司巡礼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热点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产品
  • D8:钱沿周刊·广角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6版:人物
    刘青山和他的“黑匣子”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刘青山和他的“黑匣子”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学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史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

      工作经历:1997年就职于华夏证券基金部,参与筹建华夏基金管理公司,从事投资研究工作。2001年起参与筹建湘财合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前身)并工作至今,期间历任研究部负责人、基金经理、投资副总监,现任投资总监兼副总经理、泰达荷银行业精选基金经理。

      刘青山简介

      摄影史丽
      ◇本报记者 王文清

      

      如果说历史是已经散场的戏,那么潮起潮落的证券市场则更像是正在上演的人生。一个酷爱读史同时又投身股市风口浪尖多年的人会是什么样的人呢?如果他还算是一个成功者的话,我敢说这样的人心智肯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泰达荷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刘青山不是一个年少轻狂的人,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是一个酷爱读历史而且善于反省和总结的人。和这样的棋手对弈,你肯定要小心,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基金经理的刘青山,2003年掌管合丰成长一年多后竟把业绩做到了全国第一。或许你会说这是偶然或者运气,那么在其后3年中,刘青山所管理的基金都已栖身同业前列,而且以他为代表的泰达荷银投研团队,无论市场处于熊市还是牛市,均能在年度业绩排名前十名中拿到名次的事实让你不得不承认———泰达荷银和刘青山这家伙也许确实有一些过人之处,其中的“黑匣子”值得我们探究。

      守拙静心

      孔子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意思是男人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其实这个要求很高,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得到,不过三十八岁的刘青山恐怕是一个少数的“不惑”者。

      物质上自立易,精神上自立难;知识上不惑易,实践上不惑难。出生湖南常德农家的刘青山若仅仅靠父母恐怕只能是回家种地,事实上到今天父母都不清楚他们的儿子到底干的是什么样的工作。抱着入仕做官这一湖南人较普遍理想,刘青山考上了中国人民大学,研读历史和经济管理学,经过7年的苦读,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一个经世致用的大官除了能力、德行之外更需要机遇和背景,他要寻找的应是一个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命运的职业。从华夏证券到华夏基金再到泰达荷银基金公司的前身湘财荷银基金公司,从研究员到研究部负责人再到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和副总经理,他走出了一个投身股市的人较为完美的事业轨迹。

      说到“不惑”,这其实已经是一个很高的境界,不到四十岁已能“不惑”,这跟刘青山酷爱读史有关。与古人对话,通过读史感受现实社会成为他主要的休闲方式和学习方法。在历史典籍中,刘青山偏爱人物传记,历史人物的人生起伏和悲欢离合时刻提醒着他:要守拙、要净心。在一个充斥着浮躁的社会特别是资本市场里,这份“自醒”和“慎独”难能可贵。

      刘青山更是把“不惑”二字上升到了公司行为,他解释道,“泰达荷银自2003年开始管理基金已经有四年多,经历过四年多风风雨雨的考验,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也应该说是到了一个‘不惑’的阶段,对于市场的感悟和把握能力会有很大的不同。虽然股市讲究顺势而为,但是在研究方法和理念上必须坚持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一点上也是泰达荷银的企业文化及管理考核体系上一直强调的核心内容。我们已经在外方股东所提供的丰富的资源和强大支持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整套的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和研究方法,在过去长达四年的时间里,为投资者带来了比较好的回报。虽然目前的市场情况会更加复杂,我们也面临着一些短期压力,但是我们依然相信风雨过后将是绚丽的彩虹。”

      的确,从刘青山和泰达荷银的投资业绩上也能看出,泰达荷银旗下的基金往往不是短跑能手,却经常在整体上是长跑健将。

      功夫在诗外

      刘青山比较好静,业余时间除了喜读史外就是爬山,爬山锻炼是人的耐力而不是速度,而且爬山对投资也有助益。山路往往是曲折回环,爬山不能一蹴而就,你永远不可能只在山上,同样也永远不会只在山下,山外还有山,这些特点简直就是现实版的股市K线图。“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浸染股市的同时能够跳出股市看股市也许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爬高山需要同伴的互相帮助和鼓励,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攀上珠峰。在以精英集中著称的基金公司同样需要强化团队的力量,因此在泰达荷银经常是公司领导和同事一起爬山,刘青山对此兴致勃勃,“可不要小视爬山运动,它能起到锻炼身体、感悟投资、强化团结和团队的作用。基金行业人员经常不可避免的发生变动,结构比例年轻,在这种快速变化的行业背景下,泰达荷银的研究人员和基金经理都能够快速地成长,能够长期取得被大家所肯定的成绩,与泰达荷银投研一体化的体系、重视培养人的机制、重视这种团队合作是密不可分的。正是集体的智慧和作用使我们走到了今天。”

      刘青山还琢磨出一个自己的“定理”:自然界和人类一样,他们的幸福指数一定是平衡的,否则世界就无法平衡。也就是说有起必有落,有聚必有离,世界总体上是向平衡的方向靠拢。这个“定理”在股市上的运用,也就是股市的价值偏离度总是在一定的区间内上下运行。他认为投资的关键是把握“变中不变的东西”和“不变中变的东西”,这是打开资本市场大门的钥匙。

      刘青山所在的泰达荷银基金公司经历过包括股权、总经理和投资总监的多次变化,不过刘青山却一直留了下来,从研究部负责人成长为投资总监和副总经理,同时整个投研团队也一步一个脚印越走越坚实。目前公司入驻北京金融街一家外资金融机构最为集中的顶级写字搂,以更自信的姿态出现在投资者面前。公司能够在“人来人往”中发展壮大,而且旗下长期业绩表现优秀,截至2006年12月31日,在开放式股票型基金三年期收益率排名中,荷银系列基金全部进入前十名,这是国内唯一一家有三只基金进入前十名的基金公司。追根求源,刘青山认为是一种独特的企业文化和成熟的投研体系与方法支持了公司的健康运转。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同时也正是泰达荷银这个看不见的“营盘”、一整套的体系和方法,把很多刚走出校门的研究员培养和造就了投资界的人才。饮水思源,富而不骄,贵不忘本,这也是刘青山反复强调的。

      以史为鉴

      在股市里除了或许根本就不存在的天才外,你想每次都赢似乎是过于天真,即使常胜将军,也无法保证每一仗都赢,能在最后的决战中胜利也已经算是不易。在2007年“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行情下,坚持价值投资善于把握行业机会的刘青山有些被动,泰达荷银旗下基金表现的不温不火,让一些急于赚快钱的持有人不免有些着急。

      刘青山分析到,造成目前市场格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投资者对于证券市场长期牛市的信心依然没有改变,资金也非常充裕。但是基金所重仓的主流板块的绩优价值股的累计涨幅已经相当高,估值已经基本合理;而股改后各类股东利益趋于一致,很容易造成把小市值股票变成大市值股票的冲动,因此出现了目前热点纷呈、低价股普涨这样一个局面。

      “这种局面对我们短期形成了一些压力和挑战,一些投资者和媒体对我们今年以来的业绩排名有些质疑,但是我相信,相对于仅仅2个多月的短期排名,三年期的业绩应该更加有说服力。泰达荷银一直追求的是为投资人提供长期的回报,我本人就是这一理念的坚决贯彻者。现在所需要做的是在坚持基本的投资和研究理念的同时,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复杂的局面。”刘青山说他愿意承受一些短期的压力,因为他相信他的“幸福指数均衡性”原理,每个阶段都会有适应于不同的资金、不同风格的主流和热点,市场总是在价值规律的引导下轮回,他所能把握的机会终究会回来。

      “只有放弃才能在下一个阶段取胜”。最近刘青山休息时间一直在研究历代王朝最成功的宰相和帝师的传记,他发现功亏一篑、晚节不保、大起大落竟然是这些城府最深、最为练达的人物的普遍规律,只有一个康熙朝的陈廷敬幸免。究其原因,不能抵御外界的诱惑或因好胜之心又起,哪怕仅有一次放弃自己行事的原则就会使他们功败垂成。

      “在我心目中,一个基金经理理想的境界应该是把个人的情绪淡化掉,甚至要像机器一样冷酷。真正做到面对各种机会和热点保持清醒很难,但是我们依然要向这个目标努力。”刘青山认为目前整个市场都在弥漫着浮躁之气,此时如果没有抢先一步的话,退一步等待更好的机会也许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