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公司巡礼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热点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产品
  • D8:钱沿周刊·广角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9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9版:艺术财经
    2007年, 书画市场的清凉剂
    美国艺术市场大放异彩
    中国流失文物追索任重道远
    长风拍卖 抢春拍风头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流失文物追索任重道远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圣谕
      牡丹蝴蝶写生图
      为期三个月的《英国与世界———1714-1830》展览于2007年3月10日在故宫午门如期与观众见面。此次中英双方筹备三年的展览为中国观众带来了111件大英博物馆珍藏的稀世珍品。

      展览共分为英国与欧洲、英国与中东南亚、英国与非洲、美洲和大洋洲、英国与中国四个部分。其中第四部分包括了大英博物馆馆藏的《乾坤生意图》、《牡丹蝴蝶写生图》、皂石《关帝雕像》等十余件“华裔”血统的传世之宝。而这些遗失两百多年的文物在“回家探亲”之后将连同其他展品一同再次飘落异乡。稍有文化民族感的人为能在家门口看到自己国家漂泊海外的文物而高兴的同时,也为此感叹:为什么不能将这些文物永远留在中国?

      其实故宫博物院之前已经考虑到国人的感情,而将来华的文物限定在1830年之前,也就是说此次展览的“华裔”文物都是以正常的渠道流失在海外的。此举也是有意避开敏感的话题。但是逃避并不能解决问题,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踪意识越来越强,甚至组织“海外淘宝兵团”东渡日本,将20余件中国流失文物购买回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散失世界各地的中国文物数目庞大,单靠民间自发的追宝行动,所做的只不过是泰山一角。

      国家近些年对于海外文物的追索也作出了很大努力,例如米芾《研山铭》等一批重要国宝的回归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努力分不开。但是就目前来讲手法还很单一,多以购买为主。就世界范围来看,文物应不应该归还其原属国已经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不过是各说各理,争无定论。但是已有博物馆无偿将文物归还其原属国的先例,例如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同意将一件名为洛尼奥斯双耳杯的古希腊瓶子(大都会博物馆以10亿美元购进这件作品)归还意大利,原因是这件作品出土于罗马附近。中国能否通过谈判的方式追回自己的文物,大概需要做的事还很多,或许需要几代人艰辛的努力,其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