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公司巡礼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热点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产品
  • D8:钱沿周刊·广角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3版:钱沿周刊·热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3版:钱沿周刊·热点
    上接第2版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接第2版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房产篇

      “钱”题五:房价理性回落信不信?

      两会声音:房价肯定会降下来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家宝总理强调,要“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要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切实负起责任。而在广东代表团全体会议结束后,广州市市长张广宁表示,广州将全力以赴把房价压下来,至少要稳定在合理的水平。“中低收入者如果想买房,不用着急,我认为房价肯定会降下来。”

      市场反应:今年坚决不买房

      对此,有网站开展了新闻调查。参与投票者超过1500人次,结果显示:86%的网友认为“当前房价很高,如果现在购房,生活负担会很重”;59%的网友相信张广宁市长能全力以赴地把广州房价降下来;有72%的网友选择今年“坚决不买房”。

      钱沿观点:政府表态提升公众信心

      显然,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上决心逐渐增大。全国“两会”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此期间,一个有着政府官员身份的人大代表,能够面对媒体掷地有声地表态,说明地方政府在调控房价上下定了决心,这会提升公众对房价理性回归的信心,并藉此共同推动房地产市场理性发展。

      “钱”题六:自建房回归潮赶不赶?

      两会声音:自建房政策褒贬不一

      2月28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单位低价向职工售房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指出,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在住房制度改革期间,按照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房改成本价格向职工出售公有住房,职工因支付的房改成本价格低于房屋建造成本价格或市场价格而取得的差价收益,免征个人所得税。

      全国政协委员、宏宇集团董事长黄文仔认为,“这也是解决住房问题的一种手段。现在住房问题这么严重,能从多方面去解决是好的。单位自建房能省下很多环节、省很多钱,只要该单位有能力搞好,是完全可以的。”而全国政协委员、江门市副市长李崴则是反对派。他认为,鼓励单位自建房,具有病急乱投医、逆社会发展潮流而动的嫌疑,很可能会成为一个饮鸩止渴、开历史倒车的昏招。

      市场反应:部分单位积极响应新政

      3月初,广州市钢铁公司职工入住了该公司的第一批自建房。这批自建房均价是每平方米2050元,还不到目前广州市商品房均价的四分之一。 这是广钢集团按照广州市经济适用房的标准建造的,解决了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目前,广船、广铁和羊城铁路等企业也已经获批可以单位自建房。

      钱沿观点:转变投资思路

      “旧政”回归预示着,本届“两会”过后,过去几年一些片面追求货币化改革的措施可能被修正。对投资者来说,也必须吃准政策走向,改变几年来养成的价值观念和投资思路。毕竟,无论在哪个时代,要追求财富,就必须“变”得比别人快。

      教育篇

      “钱”题七:师范生免费名额要不要?

      两会声音: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将出台

      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将采取两项重大措施:一是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二是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建立相应的制度。

      市场反应:这是“穷孩子的机会”

      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表示,不仅2007年以后进入该校的新生可以享受免费教育,目前的在校生也可以享受免费教育。

      在新疆支教的北师大毕业生卢广伟认为,实行免费的师范生教育让贫困学生多了一种选择的机会,也将是解决基层农村师资问题的最好手段。

      钱沿观点:是否申请应视个人情况

      让我们先来算一笔账:以本科生一年学费4000元计,四年合计12000元;而分摊至三年农村支教期,相当于每月333元。也就是说,只要毕业生估计自己有能力寻找到城市教师岗位,而且月工资比农村教师岗位多出333元,那么,该生就应该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而不是申请师范生免费教育。因此,纯粹从理财角度看,申请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或许比申请师范生免费教育更实际。

      “钱”题八:孩子教育费够不够?

      两会声音: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共经费

      财政部部长金人庆3月9日表示,明年起将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共经费水平,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乱收费。估计到2010年,中国用于义务教育的开支一年需要3000亿。

      市场反应:治治乱收费痼疾

      中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组长田淑兰对教育乱收费有着深刻的分析。她认为乱收费可分为四种:一是生存型的乱收费。二是所谓发展型的乱收费。三是利益驱动型。四是转嫁型的乱收费。其中后两种是我们要特别关注并加以制止的。显然,国家提高义务教育的公共经费之后,将能有效地对乱收费现象实施制约。

      钱沿观点:政府投入加个人合理规划

      一般来说,中国家庭的教育支出比例是比较高的。尽管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在逐年提高,但对普通家庭来说,投资教育储蓄,选择适当期限的理财产品,确保在孩子各求学阶段有一笔丰厚的现金流入,是十分必要的。

      保险篇

      “钱”题九:商业健康险保不保?

      两会声音:建议加大商业健康险政策扶持力度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明哲提交了一份“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提案,建议有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商业健康保险发展。具体来说,希望由相关部委共同参与,研究制定扶持商业健康保险发展的规划与政策,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马明哲建议,对于搭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框架,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长效稳定的平衡与制约机制,有效促进保险与医疗、社保与商保、管理与服务等多领域的有机结合,形成“政府保一块、市场办一块”的格局。

      市场反应:关键要解决税收优惠

      有关加大商业健康险政策扶持力度的建议,得到市场呼应。有业内人士表示,关键在于国家财税部门要对商业健康保险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企业购买商业健康保险,保费支出可以在一定额度内列入成本,而个人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其缴纳的保费部分,在个人收入的一定额度内,准予从个人所得税缴税基数中扣除等。

      在等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的同时,生命人寿总经理李钢提出,保险公司应首先练好“内功”,提高经营商业健康险的相关技术,与国际上成熟的健康险机构进行合作,才是目前健康险公司走出生存困境的解决之道。

      钱沿观点:力挺保险参股医疗机构

      目前保险业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的作用依然有限,关键在于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间的职责没有明确,保险公司理赔时难以控制医疗费用风险。

      鼓励保险公司参股医疗机构可谓是解决上述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已有建议提出,保险公司与医疗服务机构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支持鼓励保险公司投资参股医疗机构,拓宽医疗卫生领域的投资渠道,鼓励医疗与保险一体化探索。

      这样一来,保险公司将能够有效控制医疗费用风险,保险消费者也能从中受益,具体将体现在保费降低及先进的医疗服务上。

      “钱”题十:还保险一张干净的脸难不难?

      两会声音:保险业诚信标准列入议题

      全国政协委员马志伟在提案中认为,要充分发挥保险业的各种功能,就要积极推进保险业诚信建设。他在提案中讲到,要全面推进我国保险业诚信建设,必须要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对策,全面提高保险业诚信水平,防止失信带来的危害,夯实保险业长期、快速、稳健发展的基础。

      他提出4点建议:建立保险诚信体系、培育保险诚信文化、加强保险诚信监管和强化诚信奖惩机制。

      市场反应:诚信问题关乎保险业生存发展

      保险诚信是伴随中国保险业发展的一个永久性话题。获得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各级政府及政策支持的保险业,在快速发展27年后,至今还未解决全行业的诚信问题。

      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07年全国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言犹在耳:不讲诚信的问题仍然相当程度地存在;理赔难、销售误导、弄虚作假等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保险业高级管理人员的年薪过高。

      保险业的基础就是诚信,保险业的诚信应该是社会诚信的底线。然而,拿着高薪的保险业的高管们,如何面对保险业到现在还没有跨过诚信的门槛的现实?如何让中国的老百姓相信、接受并选择保险业?如何实现保险业欲服务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目的?如何实现要拓宽服务领域,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服务和谐社会能力的目标?保险业到了给社会一个答案的时候了。

      钱沿观点:尽快规范保险行业服务标准

      没有一个行业服务标准,何来诚信之说。所以,我国保险业必须首先要建立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信用系统,并且还要构建保险信用评价体系。其次,要实行信息透明公开,允许投保人通过多种渠道充分了解保险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信息情况。同时,要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对外公开保险公司的基本情况、财务数据、偿付能力、诚信情况等,使信用中介机构、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能够及时获得有关信息,形成有效的公众、媒体监督机构。

      保险诚信监管也是尤为重要的。监管部门一定要制定好诚信建设规划,从监管政策法规和制度上防范和制止误导欺诈、弄虚作假等失信行为发生。并强化诚信奖惩机制,发挥诚信的正向激励作用和严厉惩处市场主体的失信行为。合同纠纷快速处理机制也要尽快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