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海外
  • 9:专版
  • 10:公司巡礼
  • 11:专版
  • 12:信息披露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热点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产品
  • D8:钱沿周刊·广角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11版:艺术财经
    当代雕塑市场: 增长ing
    京城小拍混战———八仙过海 各显其能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当代雕塑市场: 增长ing
    2007年03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瞿广慈《最后的晚餐———忧伤》
      展望《假山石 八十六号》
      □董岳

      

      “雕塑”是除架上油画以外的重要艺术品类,作为“当代艺术品”板块中的重要组成单元,雕塑作品逐渐开始活跃在艺术市场中,无论是在成交量还是在总成交金额上,在近年来的增长都极为迅猛。

      中国内地的雕塑市场开启较晚,2001年到2003年的作品价位普遍较低,而从2004年起涨幅较为明显,如香港佳士得推出的展望《假山石系列》(2004年作)成交价为25.3万元。2005年是中国雕塑作品价位普遍增长的一年。隋建国作为中国内地最早从事当代雕塑实验与创作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市场同样被看好。在2005年春季的香港佳士得拍卖中隋建国的《毛夹克》拍到了36万港元的高价。展望隋建国《五大书记像》(1997年作)在北京保利2005年秋季拍卖会上更是以121万元的高价成交。2006年,纽约苏富比的秋季拍卖中,隋建国的《衣钵》(1997年作)成交价为119.088万元,展望的《假山石,86号》(2005年作)成交价为168.78万元,创造了当代雕塑的最高价。

      向京是新生代雕塑家之一,以创作青春少女题材的作品在艺术界崭露头角。她那些充满着青春期的诸多困惑和问题的着色少女像,得到了艺术界和艺术市场的广泛认同。近年来,向京的雕塑作品在艺术市场中颇受青睐,价格的变化基本保持着稳中有进的状态,从2004年开始启动,到2005年增幅显著,在2006年的艺术市场中也呈现了出明显的增长态势。2006年,向京雕塑作品的上拍量为31件,成交量为31件,成交率为100%,成交金额为675.3464万元。相较于2005年的市场,成交量为20件,成交率为100%,成交金额为244.53万元,从成交率和成交金额来看,向京的雕塑作品颇受买方市场的追捧。在向京作品的成交单价上,其个人作品成交价前10位排行中刷新了7位,其中《拿烟·处女》在上海泓盛秋季拍卖中以52.8万元成交,匡时国际推出的《初潮的处女》(2005年作)成交价为50.6万元,《BANG!》(2002年作)在纽约苏富比的秋季拍卖中也以49.62万元成交。

      此外,瞿广慈、李象群、李占洋、蔡志松、姜杰等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家的作品,在2006年的市场中增长态势也十分明显,如瞿广慈的《最后的晚餐———忧伤》在罗芙奥拍卖的成交价为51.4484万元,王克平的《伴侣》在香港佳士得春季拍卖以76.3万元成交,李象群的《接力者》在崇源国际的秋拍中也以35.351万元成交。虽然在整体价格上并未达到油画的高价位,但其价格走势处在上升通道,后市发展值得期待。

      目前在雕塑艺术品市场上值得注意的是,大收藏家已经介入到雕塑部分的购买和收藏行列中,而北京的一些私人投资机构已经开始着手对中国雕塑进行系统性的收藏购买。加上国内雕塑市场刚起步,在过去3年里,中国市场上的雕塑价格至少增长了10倍以上,对内地雕塑作品的增值期望也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