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公司巡礼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专版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产权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债市从容化解加息利空
    “如期而至”的欣慰
    加息缓和压力 一年央票减量
    提防央行后续更多预见性措施
    薪资谈判或成欧元最大通胀风险
    2006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的结构与期限比重
    日元调整 市场瞩目美联储声明
    长安汽车将发短融券
    加息“靴子”落地 等待反弹时机
    国开行将发7年期浮动债
    云铝股份:利息保障能力增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加息“靴子”落地 等待反弹时机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申银万国研究所 陆文磊

      屈庆 李坤元 刘均伟

      

      我们认为,二季度结束之前再度加息的可能性很小,货币政策重点将再度转向调控流动性为主。今年加息的时间比去年整整提早了1个多月,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年内将会出现两次或更多的加息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三方面是值得思考的:第一,我们依然判断今年的经济走势———尤其是与央行政策直接相关的信贷走势———将是前高后低,这将使得后续的加息压力逐渐减轻;第二,目前央行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仍是流动性过剩问题,我们始终认为加息属于辅助性的调控措施,回收流动性才是央行最重要的任务。基于这一判断,我们认为连续加息将会遇到人民币升值的制约,目前似乎还看不到升值有明显加快的迹象,所以,连续加息恐怕会与稳步升值的策略相冲突而难以实现;第三,从全球经济和利率周期判断,似乎也不支持中国今年出现多次加息的情况。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尽管此次加息以后,今年年内是否会再次加息目前尚难以完全下定论,但我们倾向于认为,年内出现加息周期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目前比较确定的是,在央行“边走边看”的调控思路下,二季度经济趋势明朗之前,再次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货币政策重点将再次转向以回收流动性为主,准备金率、定向央票将配合公开市场操作,成为主要的调控手段。

      此次加息,也使得前两周困扰市场的央票利率走势变得豁然开朗。基本可以确定的是,前两周1年期央票利率上行,是央行为配合加息而采取的主动引导行为,意在加息后防止市场利率大幅波动。而1年期(以及3年期)央票利率的上行,也在事实上使得加息对市场的影响提前得到了部分消化,因此,我们认为此次加息对市场的冲击不会很大。

      根据我们的测算,参照此次加息的结构,加息后四大国有银行平均存款利率上升的幅度约在12-15bp 之间,所以,与加息前2.8%左右的利率水平相比,加息后1年期央票短期内的平衡点预计在2.95%左右,3年期央票利率平衡点在3.25%左右,但这个水平能否被市场完全认同有待进一步观察。如果市场认同度不高,那么参考加息前1年期央票与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差,加息后1年期央票利率最高水平可能会上升至3.05%左右,而3年期央票利率的最高水平可能会上升至3.3%-3.35%左右,但我们认为,在目前流动性宽裕的背景下,近期央票利率上升至这一水平的可能性不大。

      考虑到央票利率尚未升到位,我们建议近期仍以防御为主,控制较短的久期,重点配置短期券种和以7天回购为基准的浮息债。待近期市场企稳后可以阶段性增持中长券,获取反弹收益。另外,加息可能导致企业财务成本增加,预计加息后企业债和短融收益率会出现一定的上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