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公司巡礼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专版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产权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邮储银行今日正式挂牌
    多家银行对收购荷兰银行感兴趣
    进出口银行与鞍钢签署银企合作协议
    外资金融机构 热评加息
    上海银行授信光明食品20亿
    公 告
    5外资银行内地法人总部或落户深圳
    上海农行维持固定房贷利率
    证券交易活跃 沪个人电子银行业务增长翻番
    中行副行长周载群:新会计准则促进银行改变增长方式
    关于终止为锦州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证券交易所市场登记服务的公告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金融机构 热评加息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张若斌

      

      央行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之后,各大外资金融机构纷纷对外发布了对此次加息以及今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的一些看法。

      渣打:央行先发制人

      渣打认为,央行此次加息大大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此话有三个含义,一、各大机构此前纷纷预测央行最有可能在二季度加息;二,此次选择在周六而不是传统的周五来公布政策;三、1-2月份的投资和通胀指数并不特别。因此,渣打认为,央行此次加息的目的是预防性的,旨在防止今后几个月各种经济数据的反弹。但是,还有一个外来因素将阻挠央行采取进一步加息措施。那便是随着美国经济的冷却,美联储将极有可能采取一次降息。届时,中美两国的利差将进一步接近,这将给人民币升值带来压力。

      花旗:投资可能反弹

      花旗表示,1-2月份的投资增速低于预期,这给今年的全年经济定了调。因此,今年的紧缩政策力度将保持温和。花旗始终认为,央行今年可能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在二季度再实施一次加息。同时,人民币将逐渐升值保持每年6%的速度。花旗预计,虽然管理层已经着手降低贸易顺差,但只要管理层不对GDP增长目标做出修正,则投资增速必然反弹。毕竟,在储蓄率如此之高的一个国家里,管理层只可能在投资或顺差之间选择一项作为调节砝码,而无法同时操控两项指标。

      高盛:加息效果显著

      高盛发表报告表示,上周六央行加息,标志着内地开始第3个小型贷币紧缩周期;政府较以往更有决心在过热经济迹象出现时,尽早采取更市场化的紧缩措施。不过,高盛认为,央行的货币政策距离“中性”的程度仍然遥远,因此,高盛估计,政府仍会透过控制信贷质素及收紧批准投资项目程序等行政手段,以抑压需求。高盛预期,央行6、7月份时会再加息27个百分点,人民币12个月内兑美元汇率上升7%。

      大摩:加息出其不意

      摩根士丹利则表示,央行加息是预期之内,但出乎他们的意料(二季度)之外。该行指出,今次央行虽已加息,但以按现时经济增长状况来看,仍低于应有水平,无助于抑止市场炒风及投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