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公司巡礼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专版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产权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海外
    美私人股权基金巨头欲开上市先河
    新一轮六方会谈在京启动
    中国与美洲开发银行签署备忘录
    新欧盟成员国经常账赤字成为担忧
    日元走升 套利交易转攻新台币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美私人股权基金巨头欲开上市先河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上市计划推动者———黑石基金联合创始人施瓦兹曼 资料图
      美国黑石基金预计筹资400亿美元,市值可能超过雷曼兄弟

      私人股权(PE)基金的胃口正变得越来越大。尽管每年都能从富人投资者那里融得数千亿美元的资金,但美国的PE巨头们仍不满足,他们已经瞄上了一条更宽广的融资大道———首次公开上市(IPO)。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最大的PE之一、总资产超过550亿美元的黑石基金(Blackstone Group),正在酝酿该行业第一起IPO,计划筹资400亿美元,市值有望超过包括雷曼兄弟在内的华尔街投行大鳄。广开融资之道自然是好事,但对于向来以“破坏力”强大且缺乏透明度的PE行业来说,成为上市公司则意味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这对于一向我行我素的PE来说可能并非好消息。正因如此,黑石基金的上市计划,也在PE行业引发了广泛争议。

      或引发上市热潮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黑石基金预计将其核心的有限合伙业务的10%公开上市,预计融资400亿美元左右,这几乎超过了雷曼兄弟的总市值。据悉,上市计划主要是由黑石基金联合创始人兼CEO斯蒂芬·施瓦兹曼推动的,后者持有公司40%左右的股份。

      分析人士指出,在当前全球PE行业交易金额屡创新高的情况下,黑石基金的上市尝试,可能引来更多PE的效仿。就在上个月,美国头号私人股权基金KKR联合得克萨斯太平洋及高盛等PE,发起了一项高达450亿美元的收购交易,再度刷新这一快速发展领域的交易纪录。在这种情况下,一向只限于富人及机构投资者的PE,如果走上公开上市的道路,未来集资也将更为容易。

      哈佛商学院教授莱纳认为,黑石基金的上市,有望掀起PE行业的一股IPO风潮。“如果黑石基金的IPO取得成功,其他基金也会开始正式思考这种可能性。”他说。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考虑到PE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公开上市能令PE基金争取更多竞争筹码。

      PE行踪不再神秘?

      不过,黑石的上市计划也引来了广泛争议,这主要因为,PE行业一向受益于较为宽松的监管,这也是PE动辄实现100%以上收益率的一个重要保证。如今,一旦成为公众公司,PE必然被要求遵守严格的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这对于PE的盈利来说当然不是好消息。

      PE和对冲基金类似,都从富人和机构获得资金,并且通常还借助高杠杆大量贷款。只是在投资策略上,PE更倾向于通过收购企业从事长期投资,而对冲基金则多在二级市场快进快出,但现在这两者的投资策略也日趋交叉。近年来,得益于PE和对冲基金行业的高回报率,该行业吸引了大量资金,仅在去年一年,全球的PE吸引的资金就高达2150亿美元。

      不管是对PE还是对冲基金,保持管理和投资的“神秘性”,都是实现高回报的一大保证。这一点也受到了包括德国在内的七国集团的强烈指责,认为这会放大该行业可能带来的潜在金融风险。

      此外,一些对上市提出质疑的PE经理人也指出,在目前的情况下,PE对有限合伙人收取的管理费以及向收购企业收取的各种费用都是保密的。但一旦上市后,这些数据必然会要求公开,进而可能给PE自身带来降低收费的压力。

      以黑石为例,该公司目前向其有限合伙人收取1.5%的管理费,并且还会保留其投资盈利的20%不分配给合伙人。尽管该公司去年的投资回报率超过100%,而其具体盈利状况并不会详细公开。但是,如果上市后,这些数据可能都得公布。

      (朱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