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特别报道
  • 7:公司巡礼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专版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专版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产权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0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5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5版:观点·评论
    超前谋划:健全股指期货市场机制
    我国环保法律 有两大软肋
    科学分切国民收入“蛋糕” 是绕不过去的槛
    为金融期货市场稳健运行构造统一监管法律模式
    出租车公司暴利是对公共产品的扭曲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科学分切国民收入“蛋糕” 是绕不过去的槛
    2007年03月20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倪小林

      

      针对前两个月CPI持续走高央行加息了,学界称之为降温也罢,称之为警示过热苗头也罢,总之央行在人们的猜测中,毫不犹豫地出手了,“为的是让经济发展更加平稳”,这是新华社消息里阐述的。笔者以为加息的简单推理应该是,银行里的存款太廉价了,那些该与不该上的项目都挤在银行这座独木桥上,导致银行贷款不断攀升,为了控制投资增长速度,央行不得不增加资金的使用成本。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的“廉价”问题远不止这些。

      最近,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在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要素价格扭曲造成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失衡致使资源流出,降低了国内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谢伏瞻关注到的这个问题,在去年已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还应用几年来国民收入分配的数据制作直观图形,让人一目了然就看到谢伏瞻在发展论坛表述的“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政府所占比重在上升,而居民所占比重在下降,因此降低了居民消费需求。”经济学界利用了多年的数据,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国民分配问题也就是国民收入这块蛋糕的切法的确值得关注了。

      近几年人们不敢消费,大家公认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百姓为了养老、看病不得已要存钱。一般研究和熟悉市场的人都知道,人们的消费预期很大程度受收入预期影响,在消费问题上,社会保障不健全与劳动者工资持续走低,后者对于消费的影响会大大高于前者,收入的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人们的预期紊乱。简单地说人们收入不能随国民经济持续增长,要想启动内需很困难。世界银行一直关注中国的内需问题,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与国内很多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真正影响内需的“是劳动者收入不高”。

      有市场人士分析,这几年支撑高流动性,要素价格太廉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阶段我们的人口红利富裕有余,所以人们可以大胆地使用各种要素资产,其中有金融资产、自然资源、也有人力资源。眼下那些忧心市场者成天担心股市涨得太快,不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预期错位吗,为什么会“全民炒股”,折射出的问题的确值得深思,恐怕仅用投资者不理性很难自圆其说。

      这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成员在一起做大“蛋糕”,而在分“蛋糕”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方式则是有多有少并不均衡。早在去年人们就关注到中国企业的利润出现高增长现象,尤其是国有企业更为突出,同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由此引发过该不该“藏富于民”,“富民能否强国”的讨论。由此舆论对于投资热中的重复投资、投资失误、投资决策失误等等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谁都知道投资热下不来与地方政府的投资热情和投资实力关系极大。从南到北有多少城市在一两年之间“旧貌换新颜”,速度之快令人诧异。但与此同时,依据很多经济专家给出的数据,我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却在不断下降,职工收入占企业成本更低,大约只有20%左右,而发达国家却占50%-60%,在分配问题上我们走入了一个困局。

      当然也有人把消费启而不动的原因归为人们消费意愿不强,这实在有些差强人意。中国正处在消费换档时期,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生高峰期的人们还在岗位,他们的后代已经纷纷参加工作,这两代是目前的消费主力;如今出生于80年代的人已经陆续进入生育高峰,这新型的两代人消费需求十分旺盛;而且随着三农政策的落实,农民的消费也正在改善。不少经济学者在研究中也发现,像那些“我国居民的消费预期不强”的结论是没有根据的。

      消费多少直接与收入相关,而劳动者收入问题又直接关系广大民众的生存状况,这个问题不从分配制度入手,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将会因为消费问题而拖累。国民收入如何科学分配是一个饶不过去的槛,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内需如何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