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期货
    确保股指期货平稳推出 证监会查处违规期货公司
    油价重回61美元
    现货金价创三周高点
    抗风险能力今非昔比 锌生产企业对套期保值充满信心
    保障锌期货平稳运行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借入”交易横行 基金策动 伦铜市场或现“软逼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抗风险能力今非昔比 锌生产企业对套期保值充满信心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钱晓涵

      

      在锌期货即将上市之际,国有大型产锌企业均对参与套期保值表现出了十足的信心。一些央企负责人表示,有色企业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对于如何融入全球期货市场、运用套期保值工具维护自身利益已经积累起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抵抗风险的能力今非昔比。

      “有色企业早就成熟了。”说起10年前发生的“株冶事件”,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上海交易部总经理马惠智依然记忆犹新。“当时,国内没有锌期货,产锌国企缺乏保值平台,难以规避价格下跌的风险,所以只能利用境外交易所进行套期保值。”马惠智指出,当时我国有色企业在期货市场上的程度相当于孩童,经验极为匮乏,因此才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失败。

      东方期货经纪公司董事长张宜生分析认为,“株冶事件”的发生和解决有其历史特殊性。“株冶事件”事发前,国内最大的锌生产商株洲冶炼厂(株洲冶炼集团的前身),在日常生产、经营方面均堪称有色金属行业楷模。但由于参与卖空锌期货的套保头寸授权体制、调期交割的分散管理处理及后台的财务结算监管、风险监管等一系列关键制度和流程上存在漏洞,才为精通LME期货交易规则的国外炒家利用,最后因挤仓逼空而导致风险爆发。事发后,通过头寸止损、追加保证金、合理调期及组织货源交割等措施,将损失降到了最低。

      “株冶事件”表明,期货作为企业重要避险工具的同时,本身也存在着风险,如果使用或管理不当,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据株冶进出口公司总经理王建军介绍,为保证正确使用和发挥期货套期保值的作用,防止再次出现风险事故,株冶集团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系统化的期货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有了长期参与期货交易的经验和系统化的风险管理体系,株冶对于参与国内即将上市的锌期货套期保值交易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