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天下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价值报告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维权在线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纽曼:证监会鼓励深发展创新股改方案
    去年净利增65% 中行年报呈现四大亮点
    深圳今年拟试点外汇保险业务
    去年净利润再创新高 中银香港60亿开拓内地市场
    国寿集团高层变动 苗复春免职退休
    保监会:加大商业贿赂惩戒力度
    寿险业探索建立分类监管制度
    宁波商行获准更名为宁波银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去年净利增65% 中行年报呈现四大亮点
    2007年03月2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史丽 资料图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但有为

      

      昨日中国银行在京港两地同时发布了其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按国际会计准则,中行2006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483.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60%;股东应享税后利润428.3亿元,同比猛增65.23%。与此同时,其他各项指标四大亮点惹眼。

      资本充足率

      提升至13.9%

      财报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银行资本充足率高达13.59%,较2005年底上升3.17个百分点;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升至11.44%,较2005年上升3.36个百分点。

      中行称,这主要是由于去年成功上市融资,使中国银行的资本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对于有记者问,过高的资本充足率是否也会带来资本管理的压力,中行董事长肖钢表示,目前的资本充足率是合适的,他称,这将为中行的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

      升至14.06%

      财报显示,2006年,中国银行每股盈利0.18元,同比增长了29%。平均股东资金回报率、平均资产回报率分别增至14.06%、0.96%,比2005年增长0.26%和1.92%。赢利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总资产去年末达到53276.53亿元,较2005年上升12.40%;贷款总额、存款总额分别上升8.80%、10.59%,分别高达24320.19亿元和40911.18亿元;股东权益总额增长69.12%,达到3829.17亿元。

      肖钢称,基于上述情况,中行董事会决定派发末期息每股4分。他一并表示,这一派息水平,处于中行上市承诺期末派息区间的上限,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况。

      核心非利息收入

      占比上升1.1%

      非利息收入是中国银行业绩中的又一亮点。去年,中国银行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12.07%,总额达到270.07亿元,约占营业收入的18.20%。剔除外汇净敞口估值损失因素影响,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高达23.28%。这一指标也比上年上升1.1%,再次巩固了中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在四大行中的领先地位。

      减值贷款余额和

      减值贷款比率持续双降

      减值贷款余额和减值贷款比率持续双降。截至去年末,中国银行减值贷款余额1032.32亿元,较2005年下降62.98亿元;减值贷款比率4.24%,较2005年下降0.66%;减值贷款准备金覆盖率由2005年的75.92%升至91.34%。

      外汇敞口头寸利差收入超汇兑损失

      □本报记者    但有为 谢晓冬

      

      虽然2006年全部外汇敞口的估值损失高达98.2亿人民币,但由于综合采取了期权、掉期等套期保值手段和大规模结汇等三种操作,中国银行去年仍成功地使得外汇敞口头寸利差收入超过汇兑损失,昨日发布的2006年中行年报详细地披露了相关情况。

      首先,中行于2005年1月5日与汇金公司签署了一份期权合同,旨在为该公司对中行注资形成的225亿美元汇率风险敞口提供套期保值,该期权合同在2006的估值收益为19.49亿元,部分弥补了相关表内敞口因人民币升值所形成的47.07亿元汇兑损失。

      其次,考虑到人民币流动性过剩并缺乏可替代的投资工具,且外币资金平均收益率高于人民币资金平均收益率的现状,中行去年通过大规模的人民币/美元的掉期交易提高收益率水平。

      具体操作是:中国银行在即期换入美元、换出人民币,以获取外币资金运用于人民币资金运用之间的利差收益;远期换出美元、换入人民币,以有效锁定汇率风险,并且这一操作不会影响其外汇敞口。截至2006年12月31日,中行这一掉期交易余额达到415亿美元。

      综合来看,2006年中行掉期交易中即期交易的估值损失为67.3亿元,远期交易的估值收益为22.22亿元,二者相抵,估值净损失45.08亿元。但是据该行副行长朱民透露,通过掉期交易,中行换入美元资金取得本外币利差收益已远远超过了这部分的净损失。

      最后,尽管2006年存在IPO募集外汇资本金、实现外汇利润等外汇敞口增加因素,但中行获得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当年结汇263亿美元,使集团外汇净敞口由上年末的258亿美元降至2006年底的157亿美元。2006年这部分外汇敞口估值损失为25.54亿元,较2005年有所降低。

      “总的来说,从财务角度看,我们在外汇方面上还是有收益的。但净外汇敞口还是存在一个风险,所以我们进一步下降。”朱民表示。

      他透露,2007年进一步降低外汇敞口的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我们有信心将净外汇敞口下降到120亿美元。”他表示。

      四大因素

      支撑中行“靓丽”业绩

      □本报记者 谢晓冬 但有为

      

      财报显示,来自四个方面的主要因素促成了中行去年税后利润的大幅增长。其分别是净利息收入的增长、净手续费收入的增长、信贷成本和经营成本的有效控制以及有效税率的下降。

      首先,利息收入依然是中行去年以来业绩激增的主要动力。统计显示,中国银行去年实现净利息收入1213.7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0.16%。其中,净息差和净利差分别拓宽了12个和7个基点。

      中行行长李礼辉称,中国去年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和中行对大型优质公司客户业务的开拓,以及国内楼宇贷款和信用卡贷款的增长,是促成中行贷款业务的强劲稳劲增长的重要原因。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则表示,去年央行的利差保护政策使银行从中获得好处。因为去年两次加息,但其中一次只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使得利差扩大,银行的利息收入大为增加。

      其次,非利息收入也为中行2006年的业绩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李礼辉称,去年资本市场的向好,促成了基金、保险等产品的热销,这促进了银行在代理类手续费方面的激增,从而使中行在其中受益。中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在手续费及佣金猛增34.97%的情况下,中行非利息收入增长了12%。

      在突出上述因素的同时,中行管理层也表示,去年底中行接到财政部和国税总局通知,允许计税工资税前扣除,导致中行有效税率从41%降低到29%左右,也是中行此次业绩大增的重要原因。因为此举使中行可少交所得税约46亿元。

      李礼辉表示,这样的机会今后将不会再出现。因此2007年的增速可能要低于去年。但他预计,由于两税合并,有效税率还会进一步降低到25%,这对银行还是向好的。

      促成中行业绩向好的第四个因素是各项成本的降低。郭田勇分析,去年股市行情较好,使银行存款活期化的趋势非常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中行的资金成本,从有助于税后利润的提高。

      而中行也表示,管理效率的提高促成了各项成本的减低,这也有助于中行业绩的提升。数据显示,在员工费用与业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都下降0.8个百分点后,加上其他因素,中行的成本收入比2005年的43.4%下降到今年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