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9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9版:艺术财经
    “站直了,别趴下”
    成熟收藏需要时间 成熟投资也需要时间
    中国台湾市场,春天来了?
    “缺乏文化多样性”?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台湾市场,春天来了?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长城
      2007年初,中国台湾中诚拍卖公司成立,这应该是近年来首个岛内拍卖公司成立,并在不久举行了首次拍卖,在陆洁民热情的落槌运动演绎下,取得的成绩看起来蛮不错。而最先从台湾出走大陆把画廊开得有声有色的索卡负责人萧富元最近又毅然回家开了一个当代倾向的空间,首次开幕展马上就要举行了。另据业内人士透露有部分在大陆的台系画廊也正在考虑把重心转台的问题,而北京帝门艺术中心的新展览《温存———关于记忆的12种绘本》中也首次将台湾年轻一代艺术家大举引荐到大陆来。这一切好像都在说一句话:台湾艺术市场,春天来了!

      春天总会来的,这个是自然规律,只是说春天的迹象表现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支撑是个问题,所以还是要先给个理由:

      一是中国台湾有很好的艺术收藏力量和教育、引导系统,比如清玩雅集、寒舍等收藏和中介机构以及比较成熟的美术馆、博物馆教育运作机制,这个是其回春的最大支撑点,资本力量的坚持在支持和维护台湾前辈艺术家作品上有很好的体现。

      二是新一代台湾艺术家努力跻身重要学术大展或者艺术博览会,这样的一些推广努力已经有了不菲的积累,该是看回报的时刻了。

      三是台湾年轻艺术家中很多凭借画廊平台或者其他资本平台进入大陆运作系统,某种层面上形成了与大陆艺术家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资源共享,至少在关注度和买气上是这样。另外年轻一代较少上一代人的那种意识形态隔膜和符号表达局限,从而更加具有流通性和共融性。

      四是因为祖国大陆最近几年来市场的火爆将年轻艺术家的价格拉动得比较生猛,无形中增加了画廊的成本压力,而台湾年轻艺术家相对来讲价格好像比较怡人些,这是一个诱惑。而对于商家来讲,获利的关键词永远是抢先占有优势资源,所以无论是拍卖公司还是画廊现在返台目的大概都有这个因素。这个现象和大陆整体的市场抬升有多大关系?岛内艺术市场是不是具有独臂擎天、整合资源的力量?还是作为一个联动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分支?那样的话怎么和香港竞争等等的问题都是需要讨论的,所以其实春天来了还需要些迎春努力的。

      艺术市场永远是一个资本和艺术博弈的精彩剧目,剧场盖在那里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其实是怎么把艺术本身做到精彩,所以那里的春天来了都是值得大家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