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2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pdf
     
     
      | D12版:艺术财经
    《¥%??@¥!#饿¥日》当代艺术展
    也看“国粹”
    艺术市场中的买家系列三 ——— 投资者
    历史的现实———章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艺术市场中的买家系列三 ——— 投资者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左 岸

      

      如果说现在的艺术市场与之前的构成有什么不同的话,最明显的莫过于现在这个市场的投资性质日益明显。在艺术品天价、暴利等噱头的诱惑下,一些场外资金开始大举涌进市场中,从而带动了整个市场的买气,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与之前市场不同的交易模式。而在这些模式框架下,他们作为新势力也带来了不同的购买趋向和行为特点,那这些都是什么呢?

      一、购买品类的特征:

      作为投资行为,一般投资者可以完全不了解或者不关心所购买的品类,可以完全根据艺术品的价格和平均基本线来估量购买。因此投资者购买的一般不会是处于价格巅峰的作品,也不会是完全没有市场成交纪录的作品,所以他们一般都偏好那些市场已经小有名气且市场价格曲线正在上升的作品。市场上的中段作品的频繁成交和基数放大大部分都与投资行为有关。当然上面说的是一般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行为因为逐利性质和对风险的承受力更强,所以选择会略有不同。

      二、购买行为的特征:

      作为投资的购买主体,这些力量基本上由两类人士组成:个人投资者和投资基金。作为投资的艺术品购买行为具有一些不同于常规收藏的特征,比如在选择上一般投资倾向选择两类:被低估的和被高估的。而且一般来说投资行为很少把资金投入到单一的项目上,而是采取组合的方式,所以一般投资的行为采取分类差位组合的方式来选取。购买的时候一般也是带有大进大出的资本运作痕迹,交易行为迅捷,周期也一般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