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2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pdf
     
     
      | D12版:艺术财经
    《¥%??@¥!#饿¥日》当代艺术展
    也看“国粹”
    艺术市场中的买家系列三 ——— 投资者
    历史的现实———章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饿¥日》当代艺术展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展览现场
      □谢柯

      

      策展人制度最早出现在西方, 是一种受聘的策展人提出学术目标,确定学术主题,再根据学术主题选择艺术家的展览体制。中国出现策展人还是近十年的事情。但是,由去年上海的“38个个展”开始,艺术家“抛弃”策展人的倾向越来越明朗化。2007年3月17日,在北京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开幕的《¥%??@¥!#饿¥日》当代艺术展就是一个“抵制策展人”的非主题化,非线性的展览。15个艺术家自我发起,自我组织展览,展览的各件作品之间并无明确的关联,就如同这个展览名字的乱码。参展艺术家有的已经获有国际性的声誉,有的才刚崭露头角,作品的媒介多样,囊括了装置、录像、行为、架上等等,有些直接对权力和固有传统提出质疑,比如石玩玩的“一块红布”和何迟的行为艺术作品;有的则是艺术家本人以往风格的延伸,比如胡柳的水墨花卉和琴嘎的《领地》,都是为此展览特地创作的。

      敢于坚持非主流的姿态,,敢于保持对体制和权力的质疑和批判一直是当代艺术家表达对社会的反思的方式。《¥%??@¥!#饿¥日》中各件作品的实验性和突破性很有创新意义,比起既定主题的展览更有效的发挥了艺术家的才能和创新空间。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当代艺术策展人制度作为一个“舶来品”,在中国发展不过几年时间,可以说他还没有真正的形成一种所谓制度。策展人还处于民间身份,“地下”“半地下”的处境,策划的经费问题还有正规权力部门的体制斗争还困扰着他们。如今连艺术家也开始“造反”,这种抵抗是杞人忧天还是先知先觉呢?似乎这就像艺术本身一样,需要的只是多样呈现,而不是事理的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