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D1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D1版:钱沿周刊
    应对加息 首选短线理财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应对加息 首选短线理财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覃珊珊

      

      加息后,理财市场可能面临一些战略性的调整。作为普罗大众的一员,精明的您肯定更加关注手中的资金在存款利率提高后如何进行打理。下面,笔者列举几大思路,供精明的您参考。

      一、“短线是金”,各类短期限的本外币理财产品是首选。对人民币理财产品而言,长期限的产品锁定资金的时间长,失去了进一步提高收益率的机会,无形中增大了投资的机会成本;而短期限的产品就能充分分享不断加息的好处。对外币理财产品而言,短期限产品有几大优势:(1)加息后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可能有所加快,理财期限越长,汇率走势的不确定性越多,到期日汇率损失的程度越大,而短期限产品规避了汇率损失增大的风险。(2)短期限产品基本不存在需要提前赎回的问题。(3)目前3个月、6个月的美元、港币固定收益型产品的收益率与同期限人民币产品相比高出2%-2.5%,收益率差足以弥补汇率损失。

      二、适当投资短债货币型基金。目前我国货币型基金的投资方式大多为购买各类流动性好、信用等级高的债券和票据,因此受利率调整的影响比较大。利率上扬将使债券收益率下降,长期限债券收益率下降的幅度将大于短期限债券。短债货币型基金由于主要投资于期限较短的债券,受加息的影响较长债型基金小,因此能够维持比较稳定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基准利率的提高也会带动各类新发债券和票据收益率的走高,因此可以预计短债货币型基金的收益率也会有一个相应的提升。

      三、结汇或当其时。在中国连续加息的同时,美国降息的预期日益浓厚,香港的利率政策又通常与美国挂钩,到时候投资者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美元、港币产品的收益率逐渐走低的现实。目前我国居民年度结汇总额5万美元,已经足以应付正常的旅游、留学等需求,无需再储备大量的外汇,所以目前手中还持有大量外币的投资者可以考虑适当减少一部分外币资金。

      四、适当投资于一些收益高的浮动收益型本外币理财产品。接二连三的升息导致投资者对人民币、外汇的回报率预期和要求不断提高。固定收益型产品在这样的主客观形势下,可能不再是投资者青睐的对象。许多和指数、股票、汇率、利率、商品价格(黄金、石油)等挂钩的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因其收益率远高于前者,结构丰富,期限灵活,或将成为投资者未来几年内追逐的目标。然而,高收益必将伴随比较高的风险,因此普通投资者最好还是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于保本、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用小部分资金博取高收益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