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互动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互动
    高分红会带给封闭式基金一波行情吗?
    基民买封基偏爱追涨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民买封基偏爱追涨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走势强劲成基民购买封基的主要原因 徐汇摄
      ◇本报记者 张炜

      

      在当前牛市环境和大额分红的氛围下,封闭式基金普遍被市场看好,甚至有舆论称今年将是封闭式基金的行情年。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吸引基民购买封闭式基金呢?最新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投资者是因为看到了封闭式基金走势强劲后购买的。而看重封闭式基金高比例分红和折价率高的投资者只分别占所有投票者的25.78%和11.323%。

      中国证券网上周进行了“哪些原因会吸引你购买封闭式基金?”的调查,共有1784人参与了投票。结果显示,因为看重“走势强劲”而购买封闭式基金的网友人数为1021名,占全部投票者的57.23%,有460名网友表示因为看重“高比例分红”而购买封闭式基金,占投票者的25.78%,只有202名网友称其购买封闭式基金的原因是由于其“折价率高”。而因“封转开预期”而购买封基的投资者只占5.66%,有101人。

      赚钱是硬道理。调查显示,曾经在过去几年股市低迷时大幅折价的封闭式基金,受去年牛市的赚钱效应影响,已与开放式基金一起,成为投资者投资基金的一个重要选择,在投资者构建基金投资组合中具有重要作用。

      调查同时显示,多数基民在作封闭式基金投资决策时,关心走势甚于关心分红、折价率和封转开预期,只是希望凭借其强劲的走势来赚钱。“这种重当前而轻预期的现象,表明目前投资者在投资封闭式基金中的浮躁心态。”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事实上,决定封闭式基金走势的因素很多,除了大盘走势外,高比例分红形成的填权预期,部分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的推出等,都可能对一些封闭式基金的基本面产生影响。”长城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刘昆分析认为,“投资者在关注走势的同时,还应当密切关注这些走势背后的因素变化,只有这样,才能心里有底,做到理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