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证券
  • 5:金融
  • 6:观点·评论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披露
  • A7:信息披露
  • A8:路演回放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财富人生
  • B5:上证研究院
  • B6:上证研究院
  • B7:上证研究院
  • B8:上证研究院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一周
  • C3:封面文章
  • C4:基金投资
  • C5:基金投资
  • C6:投资基金
  • C7:投资基金
  • C8:互动
  • C9:广告
  • C10:海外
  • C11:投资者教育
  • C12:数据
  • C13:数据
  • C14:营销
  • C15:故事
  • C16:人物
  • D1:钱沿周刊
  • D2:钱沿周刊·热点
  • D3:钱沿周刊·产品
  • D4:钱沿周刊·特稿
  • D5:钱沿周刊·专版
  • D6:钱沿周刊·指南
  • D7:钱沿周刊·广角
  • D8:钱沿周刊·人物
  • D9:艺术财经
  • D10:艺术财经
  • D11:艺术财经
  • D12:艺术财经
  •  
      2007 年 3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6版: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6版:人物
    麦家仪:我们推崇中西合璧的基金管理模式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麦家仪:我们推崇中西合璧的基金管理模式
    2007年03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我们汇丰晋信的投资管理模式就是,既要把西方那套成功的制度、架构、理念拿进来。又要加上东方的人性化管理,关心投资团队成员的内心想法,给大家发挥的机会。
      ◇本报记者 周宏

      

      基金业有一句行话:只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市和熊市之后,基金经理才能算得上成熟。

      如果以这句话衡量,汇丰晋信基金的首席投资官麦家仪,早已逾越这个标准。有着10年以上投资经验的她,经历过真正大级别的牛熊市道,诸如,1997年前香港红筹股牛市,1998年以后东南亚金融风暴后的大熊市。

      加入汇丰投资管理以来,麦家仪在亚洲市场从事一线投资管理已经超过10年。来上海任职之前,她是汇丰香港中国股票投资团队的成员,该团队管理着目前全球最大的离岸中国基金之一。

      同时,她还兼任汇丰泰国股票基金的基金经理,这个基金刚获得了标准普尔/商业时报5年期的最佳基金奖(即她任期内)。五年,比内地很多基金经理的从业经历还要长。

      真正见到麦家仪,是她就任后2个月后。第一面有些出乎意料,麦家仪态度温文而雅,与记者心目中的香港女性基金经理差距甚远。在记者印象中,香港女性基金经理和研究员似乎总是戴着黑框眼镜,走路风风火火、谈吐气势逼人…….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是纯正的‘港产’。” 麦家仪一开口就让采访气氛活跃了不少……

      从研究员到投资总监

      对麦家仪来说,做投资可能不是从小就有的打算。中学时,她修的是生物,同班同学很多后来都成了医生。

      “刚毕业工作时,我常常会很羡慕他(她)们。医生这个工作多有意义啊,可以帮助好多人。” 麦家仪笑着说。

      后来,她发现基金投资这项工作,同样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和国家。

      “其实,我们所做的事情,归结起来的功能,就是把资本做一个有效的配置(efficient capital allocate)———找好的国家、好的行业、好的公司。然后,支持它们发展。这个功能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说尤其重要。”

      朝向中国

      正是这个想法,使得她的职业轨迹一路朝向中国。

      当年在伦敦的汇丰全球研究团队工作的时候,麦家仪心里就希望能够加入汇丰中国股票投资团队。她给当时的中国股票投资团队主管打电话:“我知道现在中国团队里没有空缺岗位,但是如果将来有职位空缺,请考虑我。”

      不过麦家仪此后的职业生涯,却和刚毕业时的想法渐行渐远。由于加入了汇丰投资管理的环球培训计划。麦家仪在毕业后的前三年,先后被派至伦敦、香港、纽约的不同投研团队工作,以开拓视野,培养基金经理必需的知识结构和投资能力。

      有一段时间,事业的发展也一度使得她几乎要把重心放至纽约。不过,麦家仪还是选择了回到亚洲,“我一直觉得我真正的事业发展空间是在亚洲。既然将来总要回来,那么还不如当时就抓住机会回来,及早建立我对亚洲市场的经验和投资业绩。”麦家仪回忆说。

      不断跃升

      回到亚洲后的麦家仪迅速开始担当起印尼企业的研究工作。随着在印尼的业绩纪录越来越好,麦家仪又被安排负责的南亚的其它国家:泰国、菲律宾……,接着又负责汇丰各地基金在南亚地区的投资组合。

      2001年,汇丰泰国股票基金临阵换“将”,麦家仪接手该基金的投资管理工作,随后5年内,泰国基金保持了连续5年超越业绩基准的纪录,至麦家仪离任,该基金的5年累计收益率为443.8%,超越基准整整55个百分点。

      而同时麦家仪所在的中国股票投资团队的资产管理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海外中国基金中规模最大管理团队之一。2007年1月,麦家仪被任命为汇丰晋信基金公司的首席投资官。完成了从研究员到投资总监的三级跳。

      “期望成为受尊重的团队”

      就任汇丰晋信基金的首席投资官,从工作多年的香港办公室搬到浦江之滨,对麦家仪来说,无疑是一场新的经验。不过她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投研一体

      刚来的一段时期,麦家仪的工作主要放在和团队成员一对一的沟通上。

      “我希望我们的团队是一群理念想法接近的人,在一起朝一个方向努力。这样我们将来成功的机率才会提高。” 麦家仪说。

      确立了共同理念之后,麦家仪开始对投研架构作出大力调整。

      其中,最主要的是加强投研的融合程度。“从全球基金公司的资产管理模式看,投资研究一体的做法是很普遍,但成功的公司却是很少的。所以,既然我们选择了投研一体,那么就要尽力使得投资研究的融合度提高。”

      汇丰晋信基金的融合机制,现在不仅仅包括每天的晨会,每周两次投资研究会,每月一次投决会这样的正式平台。

      还在投研团队之间成立了非正式小组(informal group),让基金经理们、资深研究员能够在行业和公司研究上有深入的交流和学习。

      流程执行

      有了合适的架构和政策以外,投资团队的运作就会进入“自动波”的理想状态么?不,麦家仪认为,执行环节更加重要。

      “一个基金公司的投资团队长期能不能成功,其实就取决于执行。” 麦家仪认为,执行水平是决定长期投资结果和提升团队投资能力的关键步骤。

      比如,作为奉行基本面投资的基金,麦家仪的目标是旗下基金的所有股票投资品种,必须走完从信息采集———调研———完成投资模型———形成报告的全部流程。

      “我知道,A股市场里确实有一个电话可以挣几个涨停板的消息。但是,在我们公司不行,所有的信息必须在形成模型和报告以后,才可以进入交易。” 在公司里,麦家仪坚决执行这个流程。

      中西合璧

      不过,执行流程并不意味着铁面无情。相反,麦家仪对于下属的想法和心态是很关心的。用内地的话说,就是挺重视“思想工作”的。

      “如果,我发现谁最近不太开心啊,工作情绪不高啊,我就要找他(她)沟通啊,是不是对投资安排有什么不理解啊。还是有其它困难啊。” 麦家仪说,遇到这种情况,再没时间也要抽时间。因为是团队制的合作,一个人的心理波动对全体的工作都会有影响。

      “这就是我们汇丰晋信的投资管理模式了,既要把西方那套成功的制度、架构、理念拿进来。要重视执行,又要加上东方的人性化的管理,关心投资团队成员的内心想法,给大家发挥的机会。”

      麦家仪说,她的目标是汇丰晋信的投资团队,能够成为业内受尊重的团队,“一个团队受尊重,不是因为短期内成为业绩第一名。而是能有持续的良好的长期业绩表现。这个才是我们的目标。”

      经历

      香港大学工商管理(会计及财务)一级荣誉学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英国投资管理及研究学会成员。

      超过10年的亚洲市场投资管理经验。1995年加入汇丰投资管理参与环球培训计划,先后曾在伦敦、香港及纽约等地工作。1998年成为亚洲股票部的基金经理,是汇丰卓誉投资管理(香港)中国股票投资团队的成员,该团队管理着世界最大的离岸中国股票基金之一,荣获多项中国基金大奖。

      除中国市场外,还兼顾泰国股市投资。自2001年开始管理汇丰泰国股票基金,该基金因表现突出多次获奖。

      获奖纪录:

      2004年理柏(Lipper)三年期最佳基金奖

      2006年标准普尔/商业时报三年期最佳基金奖

      2006年标准普尔/商业时报五年期最佳基金奖

      最欣赏的投资大师:

      沃伦·巴菲特

      最欣赏的投资格言:

      今天的投资者不会从昨天的成长中获利。

      本版摄影 徐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