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7版:高手博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7版:高手博客
    行情进入加速上涨阶段
    压力与心理反应
    多空对决
    千万不要跟趋势作对
    上证博客热门日志人气榜
    莫把“尾声”当“主升”
    股市不需要勤奋
    从操作辨别真假操盘手
    慢牛行情能够维持多久?
    提防变盘不如享受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压力与心理反应
    2007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有一次送朋友和他太太去机场,按计划,我们可以提前一个小时到机场,时间应该是非常充裕的。开着开着,路上突然塞车,车流排成了长龙,朋友平时是一个很冷静的人,这时一脸焦虑,非常慌张,马上要求我改走高速公路,其实走高速公路也只是一种安慰,路程更远,还得改道找高速公路的入口。我天天都走这条路,知道这个路段经常会塞车,一般不会塞太久的,这是四车道的国道呀。我当时非常惊奇和好笑,对他说没事的,坐好吧。一会路就通了,提前了一个小时到达机场。

      这件事本身平淡无奇,让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反应会如此不同,它揭示了人在压力下的不同反应。朋友的反应想想也是正常的,他不会开车,不熟悉这条路,也很少出门搭乘飞机,对出现的事情不能有理智的预期,对误机的恐惧感占据了他的脑海,立刻作出了改道逃避的选择。而我的反应为什么比较冷静呢,由于天天走这条路,知道这种情况经常会出现,另外,是他们搭飞机而不是我,不用承担后果。所以当时在我看来朋友的过激反应甚至是可笑的。

      人是动物,刺激反应模式应该是差不多的,如果反映到投资上,一是有可能导致失败,比如你持有一只自己不熟悉的股票,其表现不如预期,后来出其不意地大幅下跌,你的反应一定会像我那朋友那样,恐慌占据了你的脑海,忘记了当初买入时的初衷,出局或换仓在所难免,在重大压力之下作出的举动一定不会理性。二是成功到达终点的模式,是要尽可能地熟悉你所投资的标的,尽可能地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出现后怎样应对。风险来自于不知道风险的存在,既然知道了风险,建立了正确的反应策略,就减少了风险。另外就是对股票背后的公司要有很大的信心,有安全边际,可以长期投资,那么,买入后就忘掉它吧,旁观者清,更能客观地看待发生的事情,就像我坐在驾驶座上看朋友的感觉那样。冷静地过滤掉不必要的波动和恐惧,这就是为什么长期价值投资容易到达终点的主要原因。

      投资是一种选择,要尽可能选择成功概率较大的做法,减少承担风险的机会。其实,那次赶飞机时,路也有可能真的塞死了而误了班机。但作为识途老马,我知道这种概率不足1%,所以我选择了等待。但对朋友而言,对于塞车,他没有概率的概念,脑海里只有误机的可能性。改走高速公路一定会成功吗?他也不知道,只是改道的选择暂时解决了他目前的心理压力。当然,这种压力是沉重的,对这种刺激下的反应很有讨论的意义。(hotstone)

      欲看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http://zht163.blog.cnsto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