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印度果阿铁矿出口受挫 征税政策恐难以为继
    中国钢铁业“树大招风”
    神华今年煤炭目标产量1.52亿吨
    宝钢结盟澳大利亚FMG集团
    青岛港拟赴港上市集资40亿港元
    中国石化与BP合产醋酸项目开工
    安赛乐米塔尔称从未考虑并购浦项
    发改委: 2月份国内煤价因需求回落而下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国钢铁业“树大招风”
    2007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国外几大钢铁业组织对中国钢铁出口褒贬不一

      □本报记者 徐虞利

      

      树大招风。中国钢铁业应验了这句俗语。占有三分之一的世界产量,仅一年就成为世界出口第一,中国钢铁业的超速增长和惊人变化从去年开始就引来种种议论。在昨日召开的2007钢材市场和贸易国际研讨会上,国外几大钢铁业组织及研究机构负责人纷纷对此发表看法,褒贬不一。

      欧盟的抵制

      欧洲钢铁联盟秘书长Gordon﹒ Moffat表示,去年欧洲钢铁实际消费量近6%,今年估计为3%,去年中国出口欧洲钢铁总量超过500万吨,希望今年有所减少而出口价格有所提升。

      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Gordon﹒ Moffat说:“欧方希望中国今年的出口在500万吨的基础上大幅减少,暂时无法给出一个数量评估,因为即使欧方只希望中国出口100万吨也已经不可能,因为前两个月中国出口数量已经超过这个水平。”对于中欧在谈判时是否达成中国出口总量控制在200万吨的协议,Gordon﹒ Moffat并未正面回应,但他表示,不希望中国今年出口欧盟钢材超过200万吨,虽然欧盟在考虑采取相关保护性措施的可能,但现在还未到这一步。

      对本报记者提出的“欧洲钢厂表示中国产品出口不会对其产生威胁”问题,Gordon﹒ Moffat认为,欧洲钢厂在产品品质、市场份额上都会很好的保护自己,中国产品的生产成本也正在接近欧美,出口价格较低的现状不会长久持续下去。

      东盟的担忧

      2004年以来,中国出口到东盟的钢铁半成品数量年均增长30%,去年占中国钢铁半成品总量的近一半。东盟钢铁协会会长Welling Tong告诉记者,由于启动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计划,中国出口东盟国家产品自2005年大幅增长,东盟企业由于缺乏和中国产品竞争的实力,对这种局面十分担忧。目前东南亚钢铁协会已经和中方开展双边对话以实现互惠,并希望中国企业与东盟企业合资建厂,使之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东盟未来钢铁业的产量和消费将主要集中在泰国和越南,区域内半成品的产能依然不足,未来几年内仍将是净进口。

      因为上周刚与中方在出口贸易上进行过会谈,因此韩国钢铁协会会长沈允洙对中国钢铁出口态度较为温和,他表示,韩国大量进口国内供应不足或无法生产的产品无可厚非,而大量与国内企业重复的产品涌入则要引起注意。目前韩国对中国、东南亚和日本等主要市场的出口仍然低迷,而中国在去年超过日本成为韩国最大的钢铁进口国,数量达1035万吨。

      拉丁美洲的“威胁论”

      去年,拉丁美洲地区进口中国钢铁产品数量增长6倍,中国成为该地区进口增长最快的国家,拉丁美洲钢铁协会国际贸易部主任Renato Vallerini则对中国出口评价不高,表现出很大担心。他认为,中国庞大的规模对国际市场是一种威胁,会对市场造成冲击。

      对于“中国出口价高于国内价,且只占总量的10%”这一点,Renato Vallerini认为,虽有道理,但不足以减少对中方的反倾销诉讼,希望中国将来不会影响拉丁美洲钢厂的盈利,并提出中拉双方需要建立永久的对话机制,以减少相关摩擦。

      英国的乐观

      英国商品研究所(CRU)中国区CEOJohn﹒Johnson则对六种未来五年内“中国威胁”的观点,即“过多出口、生产增速过快、通过补贴扩大出口、在全球具有竞争力、将提高原材料价格、增加高端产品及出口”给出了一个整体评论。John﹒Johnson认为,尽管中国钢铁需求涨幅放缓,但仍将保持可观水平,年涨幅约为10%;而政府减少投资和市场调整双重作用下不可能出现产量增速过快现象;中国钢铁业希望通过自足避免对进口铁矿和能源的依赖,但出口过多的可能性存在;虽然中国钢厂在全球属于第二梯队,但将被铁矿石的高成本所抵消;而中国高昂的采矿成本和占据全球60%的需求增量将进一步提高原料价格;中国钢厂的技术水平将提高,高端产品进口将减少并有望出口,这有可能冲击国外市场。

      下半年中国钢市价格或走低

      产能过剩和出口受到一定限制是钢铁可能降价之两大因素

      □本报记者 徐虞利

      

      昨日,2007钢材市场和贸易国际研讨会在广州举行,国内外企业、行业组织及研究机构高层的出席足以证明中国钢铁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而中国钢市的变化和出口格局的发展更成为中心话题。业界专家认为,产能的过剩以及出口受到限制这两大因素,可能引发中国钢材市场在下半年出现较大幅度的降价。

      中国钢铁工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表示,综合各方面因素判断今年中国国内钢材市场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市场钢材价格基本稳定,小幅波动运行,钢铁行业实现利润会好于2006年,保持良好水平。如果在市场出现较大波动时,钢材将对会员企业进行相关协调工作,以稳定市场走势。

      虽然罗冰生在场的表态与此前一致,但并没有被普遍认可。世界钢铁动态(WSD)负责人Peter F﹒Marcus就指出,如果2007年全球钢材市场的“短缺”于下半年结束(WSD认为其可能性约65%),或者是国际主要钢材进口国家对中国钢材进口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则中国热轧板材市场价格的“死亡之谷”就有可能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因为中国热轧板材产能已出现过剩,国内市场价格又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水平,因而中国板材生产企业的吨钢盈利水平较低,特别是近两年国内热轧板产能大增,供大于求的现象将日益加剧。

      英国商品研究所(CRU)中国区CEOJohn﹒Johnson也表示,就中期而言,国内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但今年下半年中国市场价格可能出现下降。

      国内知名机构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贾良群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认为,目前钢铁市场运行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供求变化,市场水分不大。因为中国钢材市场的供需格局已经在2005年下半年发生历史性转变,从供不应求到在较大出口情况下的供求基本平衡。由于钢材出口受外部因素影响不可控性逐步增强,中国钢材市场将长期是一个弱平衡市场,且价格将长期低于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呈库存不大、需求不差、价格适中基调,但考虑后期产能释放影响,下半年钢材市场存在着较大幅度下调的可能性。而且今年前期的市场态势不如去年同期好,价格上行的难度大,上行顶点难以达到去年6月份的水平。

      内外价差大 中国钢企热衷出口

      □本报记者 徐虞利

      

      在2007钢材市场和贸易国际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中国去年一跃成为钢铁出口大国这个事实表现出了理性的认可。英国商品研究所(CRU)中国区CEOJohn﹒Johnson说:“如果中国钢铁出口今年继续增加,达到5000万吨也是一个正常的数字,因为国内外价差的关系,中国可以出口得更多,而其中卷材出口将增加。”

      针对美国对中方提出钢铁贸易的诉讼,世界钢铁动态(WSD)负责人Peter F﹒Marcus表示,没有迹象和理由表明中国在向美国低价倾销钢材,在价格上升时一般在出口上不会遇到问题,但在钢材产品价格普遍下跌时,出口价格如低于国内价格,则进口国提出反倾销诉讼的获胜机会就会增大。

      Peter F﹒Marcus提醒,下半年中国市场价格如出现下挫时再向美国大规模出口,则很可能被美方实施反倾销制裁。

      上海钢联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贾良群则分析,世界各地钢产能在扩张,但2007年扩张能力小于2006年,因此中国今年出口很可能与去年持平,或者略有增加,目前以螺纹钢为例,每吨出口比国内价格高出500多元,即使国家将该产品出口退税降至零,钢厂出口依然会动力十足。相对而言,由于国际市场长材价格较高,对中国长材的出口拉动明显,国际市场对长材的支持力度近期较大,特别是螺纹钢和线材产量放缓,供应矛盾并不突出。

      中国钢铁工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表示,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数量应控制在生产总量的10%左右,对于出现的贸易摩擦,主张通过协商方式解决,达成一致的我方将主动通过行业协调,企业自律控制出口数量;如对方采取限制性措施,我方将积极以法律手段应对。他认为,由于上述及政策因素影响,今年国内钢材出口只能基本保持2006的水平,也有可能出现出口总量下降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