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8版:期货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8版:期货
    外资进入国内期货业“声声急”
    期货业界人才扩军“箭在弦上”
    中国经济数据独秀 基本金属走牛
    国际金价小涨
    地缘摩擦加剧 油价遭遇“燃点”
    突破63美元 国际油价创三个月新高
    锌价短期仍将震荡整理
    国际期货市场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进入国内期货业“声声急”
    2007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黄嵘

      

      日前,东方汇理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汇理金融)同两家中国企业———中信华东(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中信进出口有限公司,在上海举行了中信期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信期货)合资签约仪式。中信期货表示,在获得相关政府部门批准后,中信期货将成为上海首家中外合资性质的期货公司,也有望成为中国第二家中外合资期货公司。

      相关人士表示,继去年5月银荷期货之后,中信期货的合资表明外资正加速进入国内的期货业。

      据介绍,目前东方汇理金融只通过了中国证监会关于其参股中信期货股东资格申请的核准。关于入股比例,此前有消息称东方汇理金融的参股比例会超过40%。中信期货的相关人士则表示,外方参股比例事宜还有待于证监会进一步的批准,现在还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外资方将不可能控股中信期货。”该人士表示道。根据双方的合作协议,东方汇理将参股中信期货,合资初期公司注册资本将扩大至1亿元人民币。目前中信期货的注册资本金只有3030万元。

      国内的期货业人士表示,随着国内衍生产品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成熟,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期货业的步伐将加快。根据2005年1月1日施行的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协议,在香港证监会及金管局注册,并同时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外资中介机构被允许在内地设立合资期货经纪公司,但外资持股比例不能超过49%,合资公司营业范围和资本额等要求均与内资企业相同。去年5月荷银金融期货亚洲有限公司与银河证券共同出资设立的银荷期货公司(外资方持股比例为40%)后,外资进入国内期货业一直没有动静。其实,自2005年开始,有很多在香港注册的外资期货经纪公司对参股内地期货公司表示出了兴趣,但直到今年3月,第二家合资期货公司才姗姗到来。

      据东方汇理金融首席执行官Richard A. Ferina介绍,本次合作一是看好中国期货市场的巨大潜力,二是在期货业大门向海外投资者开放后,可以引入更多的海外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的期货业。截至本月,东方汇理金融的客户保证金额已经达到了240亿美元,可以列入全球最大的期货经纪公司前三位。“海外的很多大型机构客户都对类似于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非常感兴趣,当中国的期货市场逐步向海外投资者开放后,东方汇理金融会通过全球的客户优势,引入大的机构投资者,给合资期货公司带来新的价值。”Richard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