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8版:时事·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8版:时事·天下
    面对新制裁 伊朗欲借扣留英士兵“减压”?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面对新制裁 伊朗欲借扣留英士兵“减压”?
    2007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问题新决议

      新华社图

      英国士兵在水上巡逻 资料图
      伊朗核设施工厂内景 资料图
      15名英国海军士兵23日在海湾执行巡逻任务时被伊朗军队扣留。英国首相布莱尔25日强调,伊朗扣留英国士兵是“毫无道理的和错误的”,并警告伊朗这是一个“极其严重的事件”。伊朗外长穆塔基25日说,这15名英国士兵将面临非法侵入伊朗领海的指控,该事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围绕英军士兵被扣,英国和伊朗的关系趋于紧张。分析人士指出,这可能不是一个偶然的孤立事件,行动背后存在着多种因素和考量。

      此外,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加大制裁伊朗力度的新决议后,伊朗驻科威特大使阿里·杰那提26日说,伊朗已经做好了迎接战争和进行谈判的两手准备。

      表态:

      布莱尔称“很严重”

      据英国国防部23日说,15名英国皇家海军人员当天在海湾执行巡逻任务时被伊朗军队扣留。但伊朗方面坚称,15名英国海军人员非法侵入了伊朗领海,伊朗将对他们做进一步调查。

      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25日表示,伊朗扣押15名英军士兵的作法是“不合法和错误的”,事态发展“很严重”。 这是布莱尔首次公开谈论15名英军士兵被伊朗海军扣押一事。布莱尔说:“事态发展很严重。这些士兵毫无疑问是在伊拉克水域被扣押的。他们(伊朗官员)应该明白,我们对此事高度关注。伊朗方面的做法是不合法和错误的。”

      伊朗外长马努切赫尔·穆塔基25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表示,伊朗正在考虑指控被扣英军,罪名是非法侵入伊朗海域。穆塔基说:“指控英军士兵的罪名是非法侵入伊朗海域,相关法律程序正在考虑中。伊海军在伊朗海域拦截了这些英军,在伊朗海域将他们扣留,类似的事情过去也发生过。”

      2004年,伊朗曾在海湾水域扣留8名英军士兵,并指控他们非法进入伊朗水域,被扣英军士兵在伊朗电视台表示道歉后才得以获释。

      与此同时,伊朗外交部官员在德黑兰会见英国驻伊大使,抗议英军“侵入”伊朗海域,并指责英军有意制造紧张气氛。

      交锋:英伊双方各执一词

      据英国方面对本次事件的说法是,自美英联军2003年攻占伊拉克后,负责驻守伊拉克南部地区的英国军队例行任务之一便是在两伊界河巡逻。事发当天,英国海军人员正在海湾伊拉克领海内对一艘被怀疑走私汽车的商船进行例行检查。在完成检查之后,他们遭到了伊朗海军船只的包围,并被带到伊朗领海海域内。

      而伊朗外交部则表示,15名英国海军人员非法侵入伊朗领海,伊朗将对他们进行进一步调查。伊朗指责英国军队已多次“非法”侵入伊朗领海,并认为英军有意制造紧张气氛。伊朗已召见英国驻伊大使提出抗议。伊朗军方人士对媒体说,这些英国士兵已“承认非法侵入伊朗水域的事实”。

      事发后,英国政府积极与伊朗高层就这次扣押事件进行交涉,要求伊朗尽快释放被扣押海军人员。英国外交大臣贝克特紧急召见了伊朗驻英大使。在简短会谈之后,贝克特发表电视讲话说,英国要求伊朗就扣押事件作出全面解释,并要求伊朗立即释放这15名士兵和归还被扣留的巡逻船只。贝克特称,这15名英国海军人员是按照联合国安理会1723号决议在伊拉克领海内进行巡逻,以支持伊拉克政府打击走私活动。

      意图:伊借机向英美示威

      伊朗和英国之间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伊拉克战争以来,英国不断指责伊朗为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武装提供武器、训练和经费。在伊朗核问题上,英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一直主张对伊朗的铀浓缩活动进行制裁。伊朗方面则反驳说美英军队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伊朗边境出现了“安全问题”。

      在伊朗未履行联合国安理会1737号决议后,英国参与制定针对伊朗的新制裁决议草案,并积极推动安理会进行表决,这引起了伊朗的强烈不满。在分析伊朗的动机时有一种看法认为,安理会在24日就制裁伊朗的新决议进行表决,而伊朗方面选择在23日采取扣留英军行动,这其中显然有向英美等西方国家示威的意味,旨在表明伊朗不会在更严厉的制裁面前退让。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由于美国不断指责伊朗支持伊拉克反美武装并袭击伊朗驻伊拉克领事馆、逮捕多名伊朗外交人士,伊朗政府对此感到非常愤怒,曾多次表示将用同样的办法予以反击。因此这次事件可以看作是伊朗对英美不满的实质性警告和回应。

      前景:矛盾目前尚无转机

      分析人士说,2004年,伊朗曾将8名英国士兵扣留了3天,指控他们进入伊朗领海。被扣英国士兵通过伊朗电视台表示道歉后即被获释。而此次伊朗扣留英军士兵存在两种解决可能。

      第一,不排除伊朗利用扣留英国士兵事件“借题发挥”。分析人士认为,在联合国安理会24日一致通过制裁伊朗新决议后,伊朗在核问题上面临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大的压力。伊朗有可能利用扣留英国士兵转移国际上对其核问题的注意力,或者以此为筹码换取美英在某些方面的妥协,例如要求美国同时释放扣押在伊拉克的伊朗人作为交换条件等。

      第二,双方保持克制,不使事态进一步扩大。目前,伊朗方面有所意识,面对美国大军压境的严峻现实,事态恶化可能出现对己方不利的局面。而英国方面表示“希望这是一个误会”。英国首相布莱尔25日再次强调,应通过外交渠道尽快和平解决这一事件,“事情尽早得到解决,对双方都好”。在扣押事件发生后,美国并未高调介入,只是表示,美国对英国要求伊朗尽快释放被扣士兵的立场表示支持。

      (综合新华社报道)

      ■新闻观察

      伊核局势无碍世界经济稳步发展

      □本报记者 朱周良

      

      随着伊朗局势再趋紧张,不知不觉间,国际油价已连续五天上涨,达到62美元以上的3个月高点。能源分析师认为,伊朗问题带来的风险溢价,可能导致国际油价形势骤然吃紧,有少数人甚至再度喊出了油价破百的预言。

      不过,总体而言,专家指出,鉴于布什政府所面临的内外多重牵制,加上伊朗牵涉到太多大国的利益,美伊爆发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即便真出现武力冲突,也只可能是局部战争,尽管会对能源及其他金融市场带来短暂冲击,但对于仍处于扩张阶段、且早已适应了高油价的世界经济而言,这应该不会带来太大问题。

      战事起油价将大幅上扬

      伊朗是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其在几年前的已探明石油储量就高达1332亿桶,位居世界第二位。受多种因素影响,目前伊朗每天的石油出口量仅为240万桶。不过,伊朗还控制着世界石油的“动脉”———霍尔木兹海峡。据介绍,该海峡是世界石油运输最繁忙的海峡,平均每8至10分钟就有一艘油轮通过这里,每年有7.5亿吨以上的石油通过海峡运往世界各地,占波斯湾地区石油运出量的80%﹑全球石油贸易量的40%。

      令油市投资人最为关注的是,一旦伊朗在与西方关系紧张时打出能源牌,比如削减出口甚至破坏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国际市场的原油供应可能在短期吃紧。这也是为什么最近几天油价被炒高的重要原因。

      昨日亚洲盘中,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原油期货合约一度上涨0.9%,报每桶62.79美元,为12月26日以来最高点。该合约3月23日也大涨1%,累计上周,纽约油价上涨了4.5%。除了伊朗因素外,美国即将来临的夏季汽油消费高峰也是推高油价的动力之一。此外,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也一度创出63.68美元的4个月高点。

      去年7月国际油价创出78.40美元历史新高,正是在黎巴嫩和以色列爆发武力冲突之时。因此,此次中东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日益弥漫的“硝烟”,也令市场对于油价可能再创新高的猜测升温。

      华尔街投行、也是全球主要的大宗商品交易商之一的巴克莱资本最近预言,美国近期公布的汽油库存数据表明,油市基本面“严重吃紧”,可能在未来数月出现一波强劲上涨。而伊朗此前也曾警告说,如果遭到西方袭击,不排除切断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果真如此,油价必将更大幅度上扬。美国五角大楼已警告称,在“最坏的情况下”,油价可能升至高达每桶150美元。

      多重“保险”降低负效应

      “对能源市场来说,伊朗局势肯定会引发一定的恐慌情绪,但更多的则是国际游资的借机炒作。”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对记者说。不过她也指出,不大可能出现油价突破上百美元的情形。而不少能源分析人士也预计,油价最近只可能上涨几美元。

      专家分析说,之所以无须对伊朗局势发展可能引发的负面效应过分担忧,一方面是布什政府不大可能发动全面对伊战争,另外,即便伊朗真的要打能源牌,也并非就能对油市的供应带来实质影响。

      “伊朗问题本身就很复杂,牵涉到许多国家的石油利益。”陈凤英说。她表示,尽管美国近年来从中东进口原油逐渐减少,但亚洲和欧洲在该地区的石油利益还很明显,特别是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如果真的开战,势必会不利于这些国家在伊朗的石油利益。所以,美国要攻打伊朗,很难得到这些国家或是安理会的通过。

      而在美国国内,布什更面临着来自民众和国会的一片质疑。很多美国国内专家都坦言,在伊拉克战争都还摆不平的情况下,布什要想再通过合法途径发动一场新战争,简直没有可能。

      退一步说,即便布什政府不顾反对强攻伊朗,也并非就一定能影响国际原油供应。且不论伊朗未必就真能下狠心切断目前唯一的重要收入来源,但就伊朗目前区区240万桶的日出口原油量而言,还不到欧佩克2800多万桶日产量的零头。即便真的切断出口,其他欧佩克或是非欧佩克国家也可以轻易补上缺口。

      另外,有关专家也指出,面对伊朗可能阻断霍尔木兹海峡石油运输的威胁,西方国家也一直在采取应对策略。一方面,美欧等国都削减了通过霍尔木兹海峡的石油运输量。同时,美国等也派驻了军队到该区域,随时应对伊朗可能对途经油轮的破坏。

      无碍经济稳步增长格局

      毫无疑问,伊朗局势升级会对油价和金融市场带来短期的波动,但陈凤英也指出,就世界经济整体来说,伊朗问题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冲击。

      专家表示,在过去几年中,全球经济已较好挺过了高油价的负面影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在如今油市基本面仍相对稳健,油价的短期波动不会改变世界经济稳步增长的格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罗德里戈·拉托上周就表示,尽管美国房地产市场下跌和抵押贷款市场的动荡对美国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全球经济仍处在健康增长的轨道上。拉托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率可望接近5%,延续前4年的快速增长。而且,这将是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5年。

      拉托认为,美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今年有可能会放缓,但在其他地区商业活动依然强劲。欧元区的增长十分稳固,日本经济也重新出发,中国和印度将继续成为全球增长的动力。

      即便是在深受房地产市场低迷拖累的美国,近期的数据也显示,美国的楼市可能已触底。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2月份美国旧房销售量出人意料地比前一个月增加了3.9%,创下2004年3月以来的最大月增幅。

      ■新闻链接

      是战是和

      伊朗:

      已做好两手准备

      伊朗驻科威特大使阿里·杰那提26日说,在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加大制裁伊朗力度的新决议后,伊朗已经做好了迎接战争和进行谈判的两手准备。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25日说,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的新决议是“非法的”,伊朗的核计划不会因为该决议而停止。

      内贾德重申不停核计划

      杰那提在接受科威特《火炬报》专访时说,“我们已经为爆发战争的任何可能性做好准备,同时也时刻准备同欧洲人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进行谈判。”他还表示,伊朗不希望在这个时候发生战争,“我们知道美国不想再陷入另一个伊拉克泥潭”。在被问到伊朗人民如何看待联合国制裁时,杰那提说,伊朗人民很可能对爆发战争感到忧虑,但绝大多数人支持伊朗政府争取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

      伊朗国家电视台援引艾哈迈迪-内贾德的话说:“即使通过千百份这样的文件,伊朗的立场也不会改变。伊朗人民寻求和平合法利用核能的步伐决不会停止哪怕一秒钟。”

      艾哈迈迪-内贾德同时强调,针对伊朗的制裁措施主要源自一些国家对伊朗的敌意,但这对于伊朗来说不是新问题,“伊朗的敌人这一次同样犯下了错误”,伊朗决不会因此而屈服。

      部分中止与联合国合作

      伊朗政府发言人伊尔哈姆25日宣布,为了回应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新决议,伊朗政府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关系。

      伊尔哈姆通过伊朗官方媒体发表声明说,在安理会通过针对伊朗的“非法”决议之后,伊朗政府内阁于25日晚上召开了会议,决定部分中止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关系,直到伊朗核问题由安理会重新回到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框架内进行解决。

      伊尔哈姆说,伊朗政府内阁决定暂停该国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保障协定的部分“辅助安排”。他说,自伊朗于2002年接受这些安排以来,伊朗一直及时向国际原子能机构通报任何与核设施建设有关的计划,而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相关规定,签署国只须在核设施投入运作前6个月告知国际原子能机构。

      潘基文呼吁伊执行决议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25日发表声明,呼吁有关各方就伊朗核问题恢复谈判。潘基文在声明中说,他欢迎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1747号决议,呼吁伊朗全面执行决议的内容,并采取紧急步骤重建国际社会对其核计划和平目的的信心。

      他还表示相信,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将会加强国际防扩散机制,希望各方就这一“极为重要的”问题恢复对话。

      联合国安理会24日下午以一致赞成的表决结果通过了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第1747号决议。新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同时强调继续寻求通过谈判解决伊核问题。

      (综合新华社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