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环球财讯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股民学校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专版
  • D4:产权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信息披露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信息披露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D85:信息披露
  • D86:信息披露
  • D87:信息披露
  • D88:信息披露
  • D89:信息披露
  • D90:信息披露
  • D91:信息披露
  • D92:信息披露
  • D93:信息披露
  • D94:信息披露
  • D95:信息披露
  • D96:信息披露
  • D97:信息披露
  • D98:信息披露
  • D99:信息披露
  • D100:信息披露
  •  
      2007 年 3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7版:时事·海外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7版:时事·海外
    IMF再提“美元疗法” 专家称不利中国
    今年第一季度韩经济增长将放缓
    日央行会议纪要:8比1通过加息
    海湾国家集体减持美元 增持欧元
    欧盟财长:“黑色星期二”或开启更持久的熊市
    现代汽车三家子公司遭查
    日本首次发布地震警报成功
    日本网络证券公司处境艰难
    亚洲银行家峰会在雅加达举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IMF再提“美元疗法” 专家称不利中国
    2007年03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IMF总裁拉托 资料图
      □本报记者 朱周良

      

      据德国媒体披露,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下个月即将发布的一年两期《世界经济展望》中将呼吁,美元需要进一步贬值,以帮助纠正全球失衡。这也是继去年4月份之后,该组织时隔一年再度提出针对全球失衡的“美元疗法”。

      然而,一些国内金融专家认为,仅仅通过打压汇率,而不进行结构性调整,根本不足以解决以美国经常账赤字为代表的全球失衡。专家也提醒说,如果美国果真按照IMF的建议来让美元大幅贬值,中国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一方面人民币可能飞速升值,另一方面中国的外汇储备也将面临很大损失。

      美元“迫切需要修正”

      德国《南德意志报》上周援引提前获得的IMF《世界经济展望》草案内容报道称,IMF呼吁各国调整汇率,以减缓全球失衡的状况,特别主张美元应进一步下跌,而日元和人民币则需要进一步走强。据悉,该报告将于4月中旬发布。

      报道称,IMF认为,美元汇率有“极为迫切”的修正必要,因为至少这样做可以有助于降低美国的巨额经常账赤字。草案指出,美元兑欧元在此前一周跌至两年低点,而中期来看还应该继续走软。同时,日元、人民币和中东产油国的货币则都需要升值。IMF也预计,短期内影响上述汇率的基本面不会发生变化。

      近年来,全球经济和贸易失衡不断加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的经常账赤字持续创新高。去年全年,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为8567亿美元,比2005年增加8.2%,连续第五年创下历史新高。2006年美国经常项目逆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6.5%,高于2005年的6.4%。

      在去年4月,IMF也曾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指出,全球失衡是经济环境面临的最大威胁,要求中期内美元必须贬值,以稳定其贸易赤字和外债余额。分析人士称,IMF屡屡提出“美元疗法”,一方面是出于促进金融稳定和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己任,同时也是基于汇率应该反映经济基本面的理念,因为美国经济出现了疲软。

      未必有显著“疗效”

      不过,对于IMF的提议,不少业内专家都不完全赞同,认为让美元大幅贬值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因结构性问题而产生的巨额赤字。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孙立坚对记者分析说,从IMF的角度出发,要改善全球失衡特别是美国的经常账失衡,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通过降低利率,而是汇率贬值。”

      通过降低利率,美国境内的资本会迅速外流,进而带来贸易结构的转变,达到改善贸易均衡的目的。但实行这一策略的障碍在于,全球目前都处在一个加息周期中,如果美国在此时转入降息,“可能影响全球资金”,甚至造成金融混乱,孙立坚说。

      所以,IMF选择了走汇率这条路,其主要思路在于,通过让美元贬值,来提升美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美国的出口和贸易均衡。

      不过,孙立坚也指出,美国贸易失衡的症结还在于结构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减少财政开支,同时让老百姓改掉花钱大手大脚的习惯。同样,对于美国的贸易伙伴中国来说,我们也在积极进行结构性的调整。相比之下,“汇率调整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经济师罗奇也一直认为,让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重估,不能解决美国贸易逆差问题,而且还可能给中国尚未成熟的金融体系造成冲击。罗奇指出,美国贸易逆差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居民储蓄率低,以及由美国资产市场导向消费引致的过度进口问题。

      中美都会是受害者

      专家指出,如果美元真的大幅贬值,可能会给全球贸易链和产业链带来巨变,具体到国家,中国可能受到最大的冲击,而美国也并不能捞到什么明显的好处。

      孙立坚说,美元贬值势必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进而抑制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但问题在于,中国的加工出口贸易牵涉到许多跨国企业,如果中国对外出口受阻,这些跨国公司也将受到直接影响。

      此外,中国拥有过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一旦美元大幅贬值,由此给中国带来的外汇损失将是巨大的。尽管没有官方数据,但业内普遍估计,中国目前有70%左右的外汇储备是美元资产。

      而对美国来说,美元贬值尽管可能保护到美国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的利益,但从更长远而言,美国近几年好不容易才有所起色的产业结构调整也将因此而出现倒退,因为不具国际竞争力的低端产业受到保护,自然会挫伤企业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的热情。

      更重要的是,美国之所以能一直靠“借债”生存,靠的无非是美元在全球的强势地位,一旦美元大幅贬值,其国际地位必然大大下降,这也绝非美国政府乐见的。所以,“美国会不会采纳IMF的建议,还很难说。”孙立坚说。